党建领航书写乡村振兴答
——记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新绛县三泉镇北社村党支部
在新绛县三泉镇北社村,一幅充满活力的乡村图景徐徐展开:街巷齐整,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主街道两侧栽有冬青和月季,形成整齐的绿化带;街道两边是党建和德孝文化宣传标语,两排路灯杆上悬挂着鲜艳的中国结,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暖意融融;文化活动场所,孩子们嬉戏玩闹,洋溢着安居乐业的和谐气息;村庄周边,物流运输车辆往来不息,展现出与新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血脉联系。
这个不足千人的村庄,近年来收获了一个个沉甸甸的荣誉:“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运城市‘五面红旗’示范村”。荣誉的背后,是北社村党支部带领全体村民,以党建为笔、以实干为墨,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书写精彩答卷。
强基固本 “小机制”激活“一池春水”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北社村党支部书记辛永强说道。这位扎根基层的当家人深知,要带领群众走好乡村振兴路,首先要把党支部这个战斗堡垒建强建优。
在主题党日活动中,20余名党员齐聚党群服务中心,认真学习最新政策理论。让村民广泛关注的,是一场“大考”——“五诺五评”述职评议大会。评议大会召开时,村委会会议室里坐满了村民代表,村“两委”干部逐一述职:“去年我承诺要帮助村里改善农田灌溉条件,目前通过优化水渠和管网,农户用水更加便利。”“我分管的环境卫生工作,在评比中获得了优秀。”干部们详细汇报成绩,掏心窝子讲不足。台下的“考官”是每户选出的村民代表,干部干得好不好,村民代表最有发言权。
这套让干部“出汗”、让村民“打分”的机制自实施以来,村民参评率和好评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辛永强坦言:“压力很大,但更多的是动力。去年我承诺要帮助十余户困难家庭,通过联系新绛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帮他们找到了合适的工作。看到他们现在月月有稳定收入,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其他党员同样要接受“两评一考”的检验。每年,他们都会利用业余时间帮村民联系农产品销路、提供技术指导等。通过“两评一考”工作评选出村民公认的“优秀党员”,为村庄发展培育后备力量。
此外,北社村持续加强党支部阵地标准化建设,打造了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医疗卫生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实现党员活动有阵地、群众活动有场所、医疗卫生有保障、老有所乐有家园。
兴业富民 “小股份”托起“稳稳的幸福”
北社村毗邻新绛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被村党支部敏锐地捕捉到了发展机遇。几乎每天,村民老张都会跟随新绛县锦海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队出发:“自从加入车队后,每个月能多挣2000多块钱。之前自己单干,活不稳定,现在有村党支部牵头,货源充足,收入也稳定。”在这种“支部+企业+农户”模式下,该村从事物流运输的村民就有100多户,车轮滚滚,驶出了一条条致富路。
更大的变革发生在2023年。该村党支部决定创办合作社,鼓励村民入股。“入股?万一赔了咋办?我这攒的都是血汗钱。”“去年儿子结婚花了不少钱,现在手头就剩这点养老钱,可不敢冒险。”消息一出,持观望态度的村民不少。
面对村民的疑虑,该村党支部没有退缩。党员干部分组包户,白天讲解,晚上走访,把合作社的运营模式、风险防控讲明白。辛永强在村民大会上说:“合作社运营是大家的事,我们党员干部带头入股、带头示范,让大家放心、安心。”如今,入股合作社的村民每年都能获得可观分红。更让村民惊喜的是,合作社定期组织技能培训,村民不仅当股东,还能学技术。
在该村党支部带领下,北社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2万元,人均收入突破两万元。
善治共享 “小支点”撬动“民生大格局”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北社村党支部从民生小事入手,用一个个创新举措,撬动乡村治理大格局。
该村建立了环境卫生运行长效机制。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该村党支部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长效机制:公开竞标,成立专业环卫队伍。该村每年进行一次暗投标的环卫队竞标工作,成立垃圾收集队伍和环卫清扫队伍,确保垃圾每天有人收,主街道定期有人扫。主大街每周清扫两次,小巷每周清扫一次,垃圾每天早8时上门收集。
全民参与“一元经费”。“全村常住人口每人每月交一元钱作为卫生经费,全部入账,年底公示,既充裕了工作经费,又激发了村民参与的积极性。”辛永强说道。
在医疗保障方面,近年来,该村医保缴纳率达100%,这得益于村集体为参保村民每人补贴100元的暖心政策。对于大病家庭,村集体还会给予3000元的额外补贴。
北社村日间照料中心值得一提。该村党支部创新日间照料中心运营模式,成立家宴服务中心,其盈余用于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有充足资金运营的日间照料中心,为全村60周岁以上孤寡老人、80周岁以上“双健老人”及低保户等人群提供早午餐、免费理发等服务。尊老敬贤的传统在重阳节也有体现。这一天,该村村“两委”干部、全体党员与村民志愿者、文艺骨干齐聚一堂,为老年人办起热闹联欢会,并送上满载心意的礼品。
北社村党支部以为民办实事为宗旨,通过制度创新、服务优化和产业驱动,实现了基层治理的精细化、人性化和可持续化,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模式。其核心在于将党建与民生深度融合,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与力量。辛永强说:“我们会继续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让北社村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从强基固本到兴业富民,从改善环境到普惠民生,北社村党支部用扎实的行动证明:只要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就能凝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在广袤田野上书写出精彩答卷。( 李 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