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叶宇 吴丹璐
上月,泡泡玛特同日在上海开设主题快闪店与全球首家珠宝店,试水新消费业态。如今,快闪店率先“破圈”,上周登陆中国澳门,在当地掀起IP风潮。
泡泡玛特在上海一步步验证其商业创新之路,成为近期最受瞩目的消费类明星企业。泡泡玛特上周发布2025年上半年正面盈利预告,称公司收入增速预期不低于200%,经调整溢利增速预期不低于350%。
为什么这么火?泡泡玛特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IP长期投入是关键,“深挖IP内核、开发多元产品模式和创新玩法”。
通过IP经济激活消费潜力。暑期已至,伴随入境游客的增加以及动漫盛会的密集开展,上海进入IP经济高峰期,释放一波火热的消费动能。
像打造歌星一样打造IP
“市场上的消费群体正越来越分化。过去很多人消费是注重物质的实用价值,但‘Z世代’在成长过程中,较少感受到物质的短缺,所以这个群体更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这也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到这个程度,必然会出现的现象。”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魏峰认为,不同代际对消费价值的认知出现了很大改变,新一代人有新的消费需求,这催生了新的消费模式、消费产品。
情绪价值俨然已经成为新消费的密码,泡泡玛特有何独特之处?和大部分国内潮玩企业不同,泡泡玛特侧重打造自主IP,通过与艺术家签约,买断IP形象,掌握了对IP开发的主动权。例如LABUBU即是泡泡玛特在2018年与设计师龙家升签约的。
对于不同的IP,泡泡玛特会为其制定符合自身特质的差异化发展路径,进行长期投入和持续运营。“泡泡玛特与IP的关系像唱片公司和歌手的关系,平台将IP像明星一样打造。”泡泡玛特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还会把IP形象当作歌手量身定做演唱歌曲;在线下开设乐园,让IP登台表演;在社媒平台开设专属IP账号与粉丝互动。精灵啦啦操、ZIMOMO大首领舞蹈等内容在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现象级的传播,极大地增加了IP曝光率。
上海一直被认为是国内谷子、潮玩、二次元等IP经济氛围最为浓厚的城市,但大部分围绕IP做文章的品牌店内,都是来自日漫、韩漫等授权内容。泡泡玛特将孵化自主IP作为核心发展驱动力的思路或许能带来启迪,长期来看,可以激发更强大的IP经济活力。2024年,泡泡玛特旗下四大IP营收破10亿元,13大IP营收破亿元。
孵化原创IP,上海具有市场潜力与土壤优势——这里拥有以米哈游为代表的大批游戏企业,还有哔哩哔哩这样的国漫制作平台,IP资源丰富,且已经在探索IP赋能下的文旅商体展结合。今年“五一”,米哈游在上海东方体育中心举办“星铁LIVE”2025星穹铁道演唱会,三天吸引了全国各地近3万名同款游戏玩家来沪“打卡”,人均在沪消费3000元以上。
覆盖范围更广的消费领域
对于泡泡玛特而言,无论是快闪店还是珠宝店,“跨界”首先实现了客群结构的“破圈”。上海的快闪店中也能看到中年人的身影。今年44岁的任女士,带着两个朋友的委托,在20分钟的购物时间内,疯狂扫货5000元,“觉得颜值高就买了”。
其次,走出“舒适区”的过程中,品牌本身也能获得升级。今年3月,泡泡玛特在上海中环广场推出Hirono小野全球首家品牌概念店,拓展出服饰、家居等品类,并在全球各大城市开设小野快闪店,将潮玩IP升级为生活方式品牌,实现营收7.3亿元,同比增长106.9%,占泡泡玛特总收入的5.6%。
但是归根结底,创新的果实需要充满养分的土壤来滋养。泡泡玛特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就是IP经济走出多元化发展道路的最佳实践地:“上海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国际化潮流都市,对多元文化接纳度高,在商业上具有前瞻性,小到商圈大到营商环境,都有着鼓励商业创新的氛围。”泡泡玛特的首家珠宝店能够入驻港汇恒隆广场,本身就是最好的例子。上海敢于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消费,托举本土IP经济向上生长,与国际大牌同场竞技。
这条创新之路同样适用于传统消费业态升级。通过拥抱IP文化,上海可以为既有商业形态注入新的价值,激发新的消费潜能。
曾一度陷入低谷的静安大悦城近年来大力发展IP快闪、谷子店二次元消费场景,成功转型为年轻消费标杆,去年带动商场全年客流同比提升28%;五角场的悠迈生活广场去年底升级改造为次元主题商业体——ZX造趣场,今年“五一”迎来业绩爆发,客流同比激增205%,规模销售同比增长190%。
感受到海外涌入的消费力
今年4月,泡泡玛特全球发售LABUBU新系列,在欧美等国掀起购买热潮,谷歌搜索热度达到高峰,带动泡泡玛特App登上美国APP STORE购物榜第一。专家表示,IP中的情绪价值更容易实现跨国别的文化传播,有助于泡泡玛特获得海外消费者的认同,也使得这些中国娃娃成为风靡全球的文化消费品。
越来越多的国际“粉丝”追到上海来消费——今年,泡泡玛特全球旗舰店日常客流约三分之一是外国人。这也为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了新的思路。
如果放大到全球潮玩市场来看,上海还有更值得期待的空间。沙利文数据显示,2024年潮玩市场规模达到448亿美元,中美日韩占75%份额。
在被网友戏称为二次元“胜地”的南京路步行街,就能感受到从海外涌入的消费力。上海世贸广场内,出售食玩及动漫周边的GLAMBOX店负责人黄嘉轶观察到,店里外国面孔明显变多了,占到客人总数的三到四成。让海外消费者为中国的文化产品买单,成为推动上海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新增长极。
随着更多入境游客来到上海,以泡泡玛特为代表的IP经济火爆只是一个开端。今年4月底,我国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新政实施首月,上海离境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86%。这个暑假,上海陆续迎来CCG EXPO、BilibiliWorld、ChinaJoy等动漫展会。“多重因素叠加,今年夏天,上海的IP经济浓度更高了。”魏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