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陕北佳县的黄土高原上处处是丰收盛景,连绵的山塬之间,饱满莹润的苹果挂满枝头,宛如一盏盏点亮希望的小灯笼。果农们穿梭林间采摘的身影与欢声笑语交织,奏响了一曲以“丰收果”促“振兴路”的动人乐章。

走进佳县刘国具镇马家沟村高标准苹果示范园,果园里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穿梭林间采摘,小心翼翼摘下枝头的苹果;分拣区里,大家仔细筛选色泽、果形,将合格的苹果稳稳放入筐内,忙而有序。




“咱们果园在不套袋的管理模式下,生产的瑞雪含糖量在20以上,气味特别芬芳浓郁,果园现在挂果面积有300亩,总产量今年应该在30万斤左右,主要销售对象是广东、浙江和江苏这些发达地区。”刘国具镇马家沟村苹果示范基地负责人郑拓说。


佳县地处北纬37°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高、光照足、昼夜温差大,是苹果的优质产区。近年来,佳县将苹果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服务、品牌打造”多轮驱动,推动苹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目前,全县苹果种植面积已超过30740亩,建成了一批绿色、有机苹果生产基地,挂果面积达6000亩,年产苹果6000吨,产值2100万元,为果业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苹果产业不仅让种植户增收,更带动了家门口就业,采收季里,采摘、分拣、包装等岗位需求旺盛。在朱官寨镇王家坬果园,正在果园里采摘苹果的石粉粉谈起这份家门口的工作,语气中满是欣慰。
“我一天能挣180块钱,一年能干7个多月,算下来能挣个3万多块,我感觉家门口干活也挺好的,既能挣钱又能照应家里的老人、娃娃。”朱官寨镇强家坬村村民石粉粉告诉记者。
“我们基地每季度都需要工人十五、六个,从春季的疏花疏果,套袋下袋,到最后的摘苹果,算下来,每年发放的人工工资大约在20万左右。再加上我们为村民销售苹果,让大家的腰包实实在在的鼓起来。”朱官寨镇王家坬村山地苹果基地负责人郭浪浪表示。


丰收成果的背后,离不开科技与创新的强力支撑。近年来,佳县积极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合作,引进新品种与新技术,全面推广矮砧密植、节水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现代化管理技术,果业技术专家服务队更是常年穿梭于田间地头,为果农提供“一对一”的技术指导服务。
“今年我们创新开展果园托管服务,推出“全环节”或“单环节”专业化托管模式,有效破解了技术难题,同时开展技术培训15次,覆盖670余名果农,用通俗语言讲解四季修剪、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核心技术,为果农丰产优质提供技术支撑,带动果农共同增收。”佳县园艺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穆贵孝说。
在提升苹果品质的同时,佳县全力打造“佳县苹果”区域公共品牌。通过参与国内外展销会、开展电商直播等途径,持续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山地苹果“防雹网”“冷库”“肥水坑”的政策支持以及高质高效示范园创建工作,把佳县苹果推向更广阔市场,强化品牌建设,全面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助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佳县园艺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穆贵孝说。
如今,漫山苹果树已是佳县百姓的“增收树”,苹果产业更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引擎”。佳县以政策、科技、品牌为支撑,推动果业现代化、标准化、绿色化升级,让硕果变“钱景”,既让果农腰包更鼓,更给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