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场镇:“前河小院”飘来咖啡香

发布时间:2025-11-07 浏览次数:5

11月5日,记者来到大场镇前河岔村的“初见咖啡”馆。柜台处,咖啡馆主理人刘燕正忙着制作咖啡。院子里,几位青年正围着桌子聊天,他们在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乡村田园的宁静与惬意。这家由闲置农房改造的“村咖”,已成为大场镇“前河小院”共富项目的一张崭新名片。

开咖啡馆之前,刘燕在日照工作。之所以选择返乡创业,还要源于大场镇2024年实施的“雏雁星火”大学生回引工程,刘燕在选聘中成功获聘为大场村记账员助理。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激励各类人才下乡服务和创业就业”。作为大场镇首家“村咖”,“初见咖啡”不仅是“雏雁星火”计划培育出的人才返乡创业样板,也是“前河小院”共富项目推动城乡融合的生动实践。大场镇以人才为核心、以平台为支撑、以产业为纽带,走出了一条“让返乡者有奔头、村民有实惠、乡村有活力”的乡村振兴之路。

雏雁归巢

农家房舍飘出咖啡香气

返乡创业前,刘燕每次回老家,看着村里闲置的房屋、空荡荡的街巷,听着村里老人们闲聊时唠叨“村里年轻人越来越少”“日子太单调”,一个念头逐渐在她心里扎了根:要回村里开一家咖啡馆,让乡亲们闲暇时能聚在一起,让他们脸上多一点笑容。

2024年,大场镇为引育乡村振兴人才,创新实施“雏雁星火”大学生回引工程,选聘17名优秀大学生回村担任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刘燕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报了名,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和对家乡的深厚情感,成功入选。

当刘燕带着“村咖”的构想,找到大场村党委书记、青岛八正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潘鑫时,得到了全力支持,潘鑫第一时间帮她对接了“前河小院”共富项目的相关资源。

大场镇重点推进的“前河小院”共富项目,由大场村、前河岔村等8个行政村联合成立的青岛八正投资有限公司统筹运营,通过“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模式,盘活全镇130余套闲置农房、640余亩撂荒农田和200余亩林地,打造集农文旅融合、科创孵化、青年创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振兴新场景。刘燕的“村咖”构想,恰好契合了项目“吸引青年返乡、激活乡村活力”的定位,很快就敲定了合作——项目方为她提供了前河岔村一套闲置的农房作为经营场地,不仅免除前5年租金,还享受3年创业贷款贴息、免费创业培训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今年7月,“初见咖啡”随“前河小院”首批其他7个共富项目同步开业。开业当天,附近老少乡亲都来捧场,大家脸上满是新奇。“没想到咱村里也能开一家咖啡馆。”村民李美玲说。那一刻,刘燕知道,她的“雏雁”之梦,不仅是自己的追求,更承载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引力十足

“村咖”成了乡村“多功能客厅”

“村里开咖啡馆?能有人来吗?”“年轻人爱喝那玩意儿,咱可喝不来。”起初,大部分村民对在村里开咖啡馆的做法感到疑惑,刘燕对此也早有预料。她没有急于说服大家,而是用实际行动一点点改变村民的看法。装修改造时优先雇佣周边村里闲置劳动力,让大家共同参与建设;开业后推出价格亲民的花茶、果茶,满足老年人消费需求。“我开咖啡馆不指望赚大钱,而是想为村里添点活力,让大家的日子更精彩。”刘燕说。

来玩的人越来越多,“初见咖啡”逐渐成了村里的“多功能客厅”。周边村子的老人相约来此喝茶聊天;妇女们带着孩子小聚,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返乡青年点上一杯咖啡,互相分享见闻……这家“村咖”成了能聚人、能休闲的温馨去处,让邻里更亲近、乡村更热闹。

更令人欣喜的是,刘燕的成功引发了人才回流的“蝴蝶效应”。“以前村里年轻人都往外跑,现在有了刘燕这个榜样,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准备回乡创业。”潘鑫说,如今,像刘燕这样的“雏雁”在大场镇持续发挥乡村振兴动能:三河埠村村委会主任助理陈晓涵活用美术专业所学,打造乡村墙绘;汇水湾村村委会主任助理丁军依靠自身基层工作经验,助力村级事务办理提质增效;51名有回乡意愿的大学生通过暑期实践得到锻炼成长。“初见咖啡”也成了“雏雁”交流的据点,时常有返乡学子来这里取经,交流创业思路。

城乡融合

“前河小院”业态加速上新

“刘燕的‘初见咖啡’不是一个孤立的创业案例,而是大场镇‘人才兴乡、产业富乡’战略的生动实践。”大场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孙薛表示,为统筹推进人才与产业发展,大场镇构建起“人才培育、平台赋能、利益联结”的可持续发展机制:“雏雁星火”计划负责“引才、育才、留才”,通过明确成长路径、开展导师帮带、提供创业扶持,让回村任职大学生“回得来、留得下、干得好”;“前河小院”项目负责“搭台、聚产、富民”,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打造产业发展平台,让人才有施展才华的舞台,为村民拓宽增收渠道。

“刘燕的‘村咖’看似是小业态,实则是城乡融合的‘连接器’。”潘鑫说,返乡青年将城市消费理念带入乡村,同时挖掘本土文化价值,这种“新老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持续的内生动力。为了让“雏雁”飞得更高,镇里和公司给予全方位支持: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推广,组织观摩考察活动,已有十几家单位前来考察调研,“初见咖啡”成为大场镇乡村振兴的新名片。

目前“前河小院”已引入农家土灶、茶坊、蓝莓坊等8个业态,第二批10个项目正在建设,“易蓓·字里田间”研学项目也已入驻。“‘村咖’可以和‘我在大场有块田’认领计划结合,让认领者在咖啡香中体验农耕;可以和草莓节、田园音乐节联动,形成‘文旅+消费’闭环。”潘鑫介绍,前不久举办的田园音乐节吸引游客上万人次,带动周边农产品销量显著增长。

群雁齐飞

从“点上突破”到“面上开花”

“从‘雏雁归巢’到‘群雁齐飞’,从‘单一业态’到‘产业集群’,大场镇的乡村振兴正在实现从‘点上突破’到‘面上开花’的转变。”大场镇党建办公室负责人鲁统民表示,下一步,大场镇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化“雏雁星火”计划,优化人才培育体系,重点围绕农文旅融合、农产品深加工、数字乡村等领域,打造一支“懂技术、善经营、爱乡村”的青年人才队伍;同时,加速“前河小院”项目扩容,计划引入乡村民宿、文创工作室、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等业态,构建“一核多点、全域联动”的共富产业布局。

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大场镇将始终坚持“党组织引领、企业主导、村民参与”的原则,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在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收益,让乡村不仅有“颜值”更有“内涵”,不仅有“活力”更有“温度”。

如今的大场镇,“雏雁星火”计划持续发力,通过岗位补贴、技能培训、评优表彰等激励手段,持续充实大学生后备人才队伍;“前河小院”项目加速扩容,通过“莓好联盟”共建、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等举措,推动形成全产业链共富格局。越来越多的闲置资源被盘活,越来越多的青年返乡创业,越来越多的村民从“看天吃饭”的耕作者,蜕变为手握股金、薪金、租金的“三金新农人”。随着“前河小院”项目持续推进和“雏雁星火”计划不断深化,大场镇的乡村振兴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热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