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昆明高新区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主线,通过推进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打造远程异地评标工位、降低市场经营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以及清除隐性壁垒等系列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围绕构建工程建设项目远程异地评审全省工位“大循环”格局,昆明高新区统筹建成5个标准化远程评标工位,配备监督、见证、辅助评标等专业化功能分区,总建设面积达113.06平方米。通过升级国产化评标终端和音视频系统,实现评标过程全流程电子留痕与跨区域协同。自2024年7月以来,已顺利开展10场次主场项目评标,客场累计完成155场次,承接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市、丽江市、曲靖市等多地项目评标任务,有效提升评标效率。
在推进招标投标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方面,该区建立动态抽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将招标文件编制、资格预审、评标定标等全流程纳入实时监管,强化纪检监察、公安、审计等部门的协同联动,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跨部门协同监管等方式,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各个环节的监管。
聚焦降低投标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昆明高新区针对依法必须招标且标的金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政府投资项目,给予无失信记录的企业免除投标保证金的收取;针对标的金额超过1000万元的项目,推广保函(保险)替代现金缴纳投标保证金的方式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加强对非政府投资项目减免投标保证金的引导,鼓励招标人根据项目特性自主制定保证金减免方案,一系列减免政策实现保证金降幅达84.05%,有效减轻企业负担。
为巩固改革成效,高新区着力完善全链条监管体系,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各方主体行为,规范招标文件的编制,加强评标专家的管理,规范招标代理服务行为,加强招标代理机构及从业人员的管理,有力促进市场公平、规范、透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