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精准发力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加码”

发布时间:2025-07-07 浏览次数:11

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大、技术更新快、产业链带动作用强,是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行业之一。近年来,南昌通过精准政策供给与财政倾斜,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跨越,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注重研发投入 激发创新活力

在欧菲光南昌超声波传感器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对第三代屏下指纹识别模组进行潮湿环境测试。“相较于光学方案,超声波技术在安全性、环境适应性上实现突破。”欧菲微电子光学传感研发处总经理肖德塘介绍。这间实验室承载的,正是南昌市财政资金重点支持的尖端技术攻关方向之一。

产业升级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近年来,企业获得的研发类财政资金,主要投向超声波指纹识别和机器视觉两大前沿技术领域。在第三代指纹识别技术研发技术广泛应用于手机屏下指纹解锁、支付等场景,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与信息安全。

而在机器视觉领域,欧菲光的布局更为深远。ToF、激光雷达、双目视觉等技术的研发成果,已应用于手机3D人脸解锁、扫地机器人避障导航、无人机定高悬停,以及汽车驾驶员监控DMS、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这些技术的研发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和长期的技术积累,财政资金的支持,有效缓解了我们的研发压力,激发了团队的创新活力。”肖德塘说。

财政补助不仅为企业研发“输血”,更成为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催化剂”。以欧菲微电子与南昌大学的合作为例,双方联合开展的DToF激光雷达和WLO压印技术研发项目,成功实现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跨越。该项目不仅实现了技术突破,更获得了客户订单并实现规模化量产,为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有效衔接提供了成功范例。

头部企业主导作用凸显。在超声波传感器、3D ToF技术和车载DMS方案等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欧菲光与江西省内企业形成了深度协同的产业链生态。

肖德塘介绍,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合作上,公司与联创电子、晶浩光电合作光学镜头产品,与南昌德瑞光电合作VCSEL技术,与江西晶弘合作DPC工艺,与九江科翔合作PCB产品,共同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落地。“这种合作模式不仅降低了我们的供应链成本,更带动了本地企业的技术升级。”肖德塘说。

作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最直接的“反应炉”,高能级科创平台能推动科研成果更快“上架”。

“我们建立了分级分类的财政补助机制,对联合高校建设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的企业给予500万元支持,省级和市级平台分别补助50万元和20万元,形成完整的政策链条。”市财政局教育文体科干部邓雪坤表示,这一机制已取得实质性成效,目前全市电子信息领域已建成1个国家级、22个省级和169个市级研发平台。

作为我省启动建设的第一家省实验室,南昌实验室依托江风益院士领衔的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标建成国际先进、国内一流,集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五链融合”的科技创新平台。市财政局已累计拨付2.45亿元市级建设补助资金,助力其组建起325人的“宝塔型”顶尖科研团队,推动无荧光粉LED教室灯等前沿成果惠及民生。

“真金白银”支持 企业提“质”向“新”

走进江西兆驰半导体有限公司数字化生产车间,自动导向智能小车、机械臂等机械设备忙碌不停,将一叠叠LED芯片晶圆整齐码放在待检区。

2024年,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8亿元;2023年,新购进设备一次性税前扣除1.96 亿元、留抵退税2744万元,这些“真金白银”的支持,成为其突破技术瓶颈、推动产业集聚的关键力量。

“政府给予的每一笔财政资金补贴都直接转化为研发创新的动力。” 江西兆驰半导体有限公司总裁办经理王蓉感触颇深,2023年企业获得的税收减免资金,全部投入到 Mini/Micro LED、车载芯片等高端技术研发中。

在南昌高新区“光电产业专班” 的精准服务下,兆驰半导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从设备供应商到封装企业,我们聚集了50余家LED产业链企业落户周边。” 王蓉介绍,中微半导体作为MOCVD设备供应商,兆驰晶显专注COB封装,如今企业超半数原材料可在本地采购,“这种‘家门口’的产业链配套,让我们的供应链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继续提“质”向“新”,进一步加宽加深科技“护城河”。王蓉说:“我们正在全力进军光通信激光芯片领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目前公司拥有1560名员工,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60名,工程技术人员345名,强大的人才储备为技术攻关提供了坚实支撑。

研发投入高、风险大,曾是制约企业创新的 “拦路虎”。为此,南昌加大电子信息产业研发费用后补助力度,精准滴灌企业创新 “根系”:对年收入超20亿、研发投入逾1亿的龙头企业,按实际研发费用15%给予年度最高2000万元补贴。

近两年,欧菲微电子、南昌华勤、兆驰半导体等6家龙头企业累计获得1.35亿元补助资金,这笔 “及时雨” 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激活了创新 “基因”。

“公司在南昌的每一步成长壮大,都离不开当地惠企政策的大力支持。”南昌华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企业近三年研发投入超10亿元,在射频、光学等五大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产品远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政策效应正加速转化为技术突破与市场竞争力:欧菲微电子与省内企业在光学镜头、VCSEL 技术等方面深度合作;兆驰半导体吸引众多产业链企业落户,实现原材料本地化供应;联创电子依托CNAS认证实验室,成为全球运动相机镜头最大供应商,车载镜头成功配套蔚来、比亚迪等一线品牌……从龙头企业的技术突破,到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合作,南昌电子信息产业形成活跃的发展生态。

如今,南昌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已强势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速超20%。财政政策的持续发力,让政策阳光与资金雨露不断滋养创新沃土。随着产业生态的日益完善,将有更多“科技之花”将在赣江之滨绽放。

热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