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今年3月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谋划确定学习教育主题,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开展好学习教育指明方向。
云岭大地,清风劲吹。我省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学习教育目标要求,下真功、求实效,一体推进学查改,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发展新局面注入源源动力。
全面部署 层层压实
推动学习教育一贯到底
中央八项规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徙木立信之举,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标志性措施。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
3月17日,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扩大会议,对全省学习教育进行全面动员部署。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明确坚持聚焦主题、简约务实,不分批次、不划阶段,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一体推进学查改,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
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党组压紧压实责任,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启动学习教育。省委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委政法委等部门迅速行动,结合中心任务和职能职责制定工作方案,确保学习教育有序有效开展。全省各州(市)、县(市、区),各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全面落实省委要求,结合本地本部门工作实际,全面部署启动学习教育。
学习教育刚启动,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第3次亲临云南考察,并就学习教育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学习教育的目标任务、方法路径和工作要求,为开展好学习教育提供了重要遵循。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
以思想为行动先导、以理论为实践指南,省委印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督促各地各部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学习研讨、查摆问题、集中整治、开门教育全过程。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中共云南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的决定》,提出28项具体贯彻落实举措。
全省各级党组织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贵州、河南、山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政治引领把方向,以上率下抓落实。
省委第一时间吹响“集结号”,绘制“施工图”,明确“任务书”。省委常委会会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多次研究部署,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率先垂范,既“挂帅”又“出征”,步履不停深入企业车间、田间地头、边境寨子,与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听真话、察实情,示范带动党员领导干部沉到一线抓指导、促落实。
为确保学习教育不散光、不跑偏、不走样,在学习教育开展一段时间后,省委适时向推动工作不力、重点问题突出的12个地方和单位派出4个督导组,州(市)、县(市、区)党委向758个地方和单位派出290个督导组。各级督导组以勇于亮剑、敢抓敢管的鲜明态度,紧扣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地方发展需要,紧盯突出问题,采取谈话了解、一线调研、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对所督导单位学习研讨、查摆问题、集中整治等方面开展督导。
精心谋划、步步深入。
从雪域高原到红河热坝,从滇中城市到边境沿线,各地结合实际,创新载体,推动学习教育一贯到底。云岭大地上,学习教育扎实推进、有效覆盖,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目标任务和方法路径,推动学习教育不断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以实际行动让铁规矩更铁、硬杠杠更硬。
聚焦主题 精准发力
一体推进学查改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省各级党组织聚焦主题、精准发力,一体推进学查改,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入心见行、落地见效。
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
全省把理论学习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聚焦主题深化学习研讨——
认真办好读书班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举办省领导干部读书班,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原原本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读书班、主题党日活动如火如荼。
广大基层党组织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针对农村、城市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不同党员实际,采取灵活方式开展学习。
雪域高原“双语课堂”,迪庆藏族自治州针对牧区和少数民族党员推出“高原牧区流动党校”,用藏汉双语送教上门。田间地头“先锋”下乡,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组织“文山先锋”讲师、党员干部下沉村(社区),通过田间课堂、院坝课堂送学下乡。千里之外“云端共学”,临沧市借助“学习强国”“云岭先锋”等线上平台,定期向流动党员推送学习资料,组织线上研讨,让外出务工党员“离乡不离学”。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还将查处的典型案例改编成独具地方特色的花灯剧,让干部群众在乡音乡韵中受警醒、明底线……
靶向发力年轻干部关键群体,创新推出一次集中研讨、一次警示教育、一堂专题党课、一次党性分析、一次整改汇报“五个一”硬举措。在省委党校和省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年轻干部培训班将作风建设列为必修课,学员通过现场教学、典型案例剖析,淬炼过硬作风。同时,还出台了《云南省持续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十条措施》,建立起年度全覆盖核查、常态化谈心谈话机制,织密长效监管网络。
原原本本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覆盖全域的学习热潮,打通“神经末梢”,在春风化雨中,将铁规禁令内化为党员干部骨髓里的纪律基因与行动自觉,推动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
全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四风”表现深入查摆问题——
认真对照查摆。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照2个问题清单、基层“四风”10种隐形变异表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五个进一步到位”等要求,充分运用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督促检查、调查研究、信访反映等途径,认真查摆自身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并进行动态更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构建“正向引领+反向警示”典型案例指导机制,梳理一批正反面典型案例,指导各级党组织精准查摆问题。玉溪市澄江市组织街道(社区)开展“仙湖闲话”恳谈活动,收集办理民情意见。
从严审核把关。省委学习教育工作专班对16个州(市)四班子及“一把手”、173家省直单位党组(党委)问题清单进行全覆盖核查,向13个州(市)和42家省直单位点对点反馈整改意见。各级党委(党组)和党委学习教育工作专班加强对下级党组织和归口联络单位问题清单审核把关。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对查摆问题不严不实单位的“一把手”进行谈话提醒,督促限期整改。
抓好整改销号。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当下能改的问题立行立改,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纳入集中整治台账,一项一项抓好整改。各级党委(党组)采取会议通报、内部公示、新闻报道等方式,向党员、群众通报问题销号情况,自觉接受监督和评判。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对销号问题进行抽查核实,对未销号问题建立经常性整改整治台账,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
列出问题清单,查摆具体表现,深挖问题根源,全省对标对表查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推动真查实改、标本兼治。
知不足而奋进,望山远而力行。
全省把集中整治作为解决顽瘴痼疾的有力抓手,聚焦作风顽疾开展集中整治——
集中整治违规吃喝问题。省委专题召开动员部署会,印发《集中纠治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违规饮酒问题的实施方案》,编印典型案例44个,通报案件25起,开展严管严查酒驾醉驾、“一桌餐”排查纠治等专项行动,张贴举报二维码1.6万张,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正确区分违规吃喝和正常餐饮消费,参加饭局前自觉做到思量自己的身份、思量所到的场合、思量参加的对象、思量背后的原由“四个思量”。印发《国内公务接待审批办法》《省级党政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干部出省培训管理和服务保障的通知》等,完善相关制度。保山市开展“拒绝酒驾醉驾”专项行动,通过观看情景剧、开展纪法小课堂、现场谈感受等形式,增强警示震慑效果。
开展以曲靖市统计造假为鉴以案促改促治。深刻汲取曲靖市统计造假、政治生态恶化严重教训,实施“召开1次警示教育会议、开展1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召开1次专题民主生活会、举办1次专题培训、开展1次统计造假问题专项整治‘回头看’、查处了结1批案件”“六个一”专项行动,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权力观。修订《云南省统计管理条例》《云南省统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定《统计违法案件信息归集台账规范》,完善防治统计造假的法规制度。曲靖市制定重点任务清单,明确强化政绩观教育,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等17条措施,精准开展统计普法宣传,聚焦统计法律法规教育、“一把手”监督、修复政治生态等开展集中整治,建立健全统计造假源头防范、发现纠治、严肃追责工作机制,着力根除统计造假土壤。
集中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统筹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财会等力量,聚焦乡村振兴、教育、医疗、殡葬、保交楼、食品安全等民生领域,严肃查处了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的“蝇贪蚁腐”,形成了有力震慑。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在学习教育中着力解决群众就医难、烂尾楼、校园食品安全等突出问题,健全完善医保基金管理等具体制度。
抓实其他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开展了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基层减负存在差距、行政执法不规范、文风会风不实不正、医疗机构医德医风有关问题等一系列集中整治。
变“问题清单”为“服务清单”,全省提出决不允许消极整改、决不允许虚假整改、决不允许敷衍整改、决不允许避重就轻的“四个决不允许”要求,释放一抓到底、一严到底的信号,项目化推进集中整治任务落地落实,推动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锲而不舍 常态长效
作风建设润民心促发展
中央八项规定带来的变化,是全面深刻的变化、影响深远的变化、鼓舞人心的变化。
今年,受季风气流和切变线影响,“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云南持续遭遇强降雨天气。汛期叠加地震考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面临严峻挑战。在瑞丽市抗震救灾、“6·23”抗洪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全州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充分发挥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队作用,火线集结、昼夜奋战,用实际行动诠释先锋本色。
在各个服务窗口,工作人员耐心解答、高效办事,胸前的党员徽章熠熠闪光,“党员先锋岗”成为一道亮丽风景;在社区、在乡村,党员主动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我是党员,有困难找我”成为最暖心的宣誓……一个个场景,是学习教育深深植根于党员干部思想、见之于行动的生动写照,正形成云岭大地新的政治生态。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省持续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大力整治形式主义,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践行“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的抓工作“三部曲”,倡树“十种鲜明导向”,整治“十种典型问题”,让党员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服务群众,组织党员干部在农民增收、民族团结、强边固防、基层治理等工作中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担当作为。
在昭通的老旧小区,物业管理不到位、停车难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居民。昭通市将住宅小区突出问题整治列为2025年昭通市政府10件惠民实事之一,聚焦物业管理、消防安全、供水供电供气、产权证办理等4类18项群众关切的问题开展专项行动。经过攻坚,全市住宅小区突出问题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乡村产业活力增强,多地通过特色种植、文旅融合等模式有效带动村民增收;就业服务更加精准,通过拓展岗位、技能培训和劳务协作,助力群众稳定就业;教育事业持续优化,奖助机制不断完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显著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可及,资源下沉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好的健康保障……
种种变化,串联起的是作风建设的民生答卷。以学促干、惠民有感,省委围绕“群众持续增收5问”,培育壮大乡村产业,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大力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全省各级党委(党组)在学习教育中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51870个,办成了一批就业、教育、医疗、关爱留守儿童等方面的民生实事。55个省级部门对667项政务服务事项办理进行实际体验,查找并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堵点、难点问题74个。
丽江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能走出一条持续健康的文旅发展之路”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旅游业态创新,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2025年上半年接待游客4184.08万人次,同比增长5.61%。
楚雄彝族自治州推行“7天工作法”和“三单制”,对招商项目全流程、全周期跟踪服务,今年上半年工业投资增速达28.9%,位居全省首位。
昆明市通过提升磨憨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将货物通关时间从40小时缩短至5小时内,上半年进出口货值增长17.42%。
…………
数据印证着作风建设释放的生产力,将最终体现在发展实效上。全省以学习教育为契机,紧扣“一个跨越”“三个定位”,深化落实“3815”战略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发展壮大“三大经济”,推动全省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今年上半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537.44亿元,同比增长4.4%。
聚焦民生福祉深化作风革命,让学习教育成效惠及广大群众,我省坚持开门教育,认真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和基层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效体现在推进高质量发展、改善民生上。
徙木立信,立的是民心所向的基石,靠的是重诺守诺、一诺千金的坚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必须以打攻坚战、持久战的决心和恒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行至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更奋楫。站在新征程上,我省将建立健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制度机制,“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常态化开展作风教育,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驰而不息为基层解难纾困,以作风建设新成效筑牢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