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以来,请问文山州怎么抓落实落地?
答: 今年5月20日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后,重点做了3件事。
一是抓政策宣传安心。我们先后召开了全州外贸企业座谈会、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开放招商大会、学习宣传民营经济促进法暨民营企业座谈会,及时准确将中央、省里惠企政策传达到广大民企。比如,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干部送政策上门,今年上半年为企业融资76.17亿元,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
二是抓法治护航顺心。设立了5个园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36名法律工作者担任66户企业法律顾问。深化“万所联万会”活动,13家律所与22个商会签订合作协议,394名律师直接服务2800余家企业,给企业配上“法律管家”。
三是抓帮扶企业暖心。年初,在全州启动实施“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帮扶企业”的“深、联、帮”专项行动,组织各级干部多下基层、多联系群众、多帮扶有困难的企业。全州31名厅级领导干部分别挂联服务155家“四上”企业,269名干部挂联470家民企。
问:如何让民企在产业发展中更好发挥作用?
答: 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文山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发展,让民企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当主力军、唱主角。
绿色铝方面,在中铝、魏桥、神火等链主企业带动下,27家民企参与铝产业链发展。今年上半年,实现铝工业产值465.94亿元,民企占了六成。
三七中药材方面,文山三七先后被列为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州现有的16家规上中药材企业,11家是民企。
高原特色农业方面,全州489家民企,占了农业龙头企业的97.6%,销售收入也占了80.5%。
康养旅游旅居方面,全州64家景区中37家是由民企开发运营的,占了58%。我们将引培更多民企共同擦亮“旅居云南·好在文山”品牌,具象化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三七之乡 健康文山”。
问: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关键,文山在这方面作了哪些探索?
答: 着力在优化“五个环境”上下功夫。
一是政务环境,公布领导干部电话,党政主要负责人带头与企业家加微信、交朋友。选派336名干部驻企服务,实行“政招企用”人才引培机制,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精准高效的服务企业机制。
二是市场环境,支持民企公平参与全州产业发展、“两重”“两新”项目和城乡开发建设,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三是法治环境,深化“司法护企”“规范涉企行政执法”等专项行动,探索推行首违不罚,杜绝小过重罚、小错重惩。推进安静生产期,让企业安心搞生产、静心抓发展。
四是人文环境,邀请企业家列席有关会议,在前排“C位”就座,推荐群众公认的优秀民营企业家评先评优,从政治上体现对企业家的关心和尊重。
五是政商环境,认真落实政商交往正面、负面、倡导三张清单,创新开展“周末亲清约·政企面对面”活动,与企业“零距离”交流,推动问题解决。截至目前,已累计组织活动314期,交办问题1736个,已办结1234个,此做法也荣获全国工商联实践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