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瑰宝焕新生,河南推动文物“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5-09-17 浏览次数:4

9月17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河南省文物局局长任伟介绍了“十四五”期间全省文物工作的主要成绩。

持续深化考古研究,全面强化深度研究阐释

聚焦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专项,“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和“夏文化研究”两个“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成果,顺利结项。

北阳平、双槐树、王城岗、二里头、禹州瓦店、叶县余庄等18处遗址考古发掘获得新发现,已完成考古及多学科综合研究预期目标。

同时,持续推进“大遗址考古”“石窟寺考古”“四个分时期专题历史文化研究”“河南科技考古提升计划”等专项工作。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塑性改革和创建世界一流考古机构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河南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项目总数达到55个,继续领跑全国。

推进重大保护工程,构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标识体系

高标准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龙门石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等一系列保护展示工程取得良好效果,二里头遗址、万里茶道河南段等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预备项目。

重点实施殷墟、隋唐洛阳城天街中轴线、开封北宋东京城州桥遗址等本体保护、展示利用。三门峡庙底沟遗址博物馆等9座遗址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二里头、郑州商城等4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挂牌,清凉寺汝官窑等5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功立项,全省已立项和已挂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数合计18家,居全国第一。

《河南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专项规划》已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实施,公布了三批河南省革命文物名录。

强化文物安全监管,守牢文物安全底线生命线

在建成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电子围栏系统的基础上,加强文物安全巡护,启动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卫星遥感执法检测,提升文物安全智能化管理水平。

持续实施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安防、消防、防雷“三防”项目,开展重点文物建筑和博物馆消防安全评估工作。

会同13个厅局联合印发《河南省加强文物科技创新实施意见》,提升文物科技保护能力。

推进编制《河南省重要文物建筑系统性保护三年行动方案(2026-2028年)》,构建协调保护、融合发展的大保护格局。

推动文物“活”起来,文化产品业态创意创新

“十四五”期间,河南斩获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等展览奖项34项。

殷墟博物馆、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舞阳贾湖遗址博物馆、郑州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等相继建成开放。

全省备案博物馆409家,位居全国前列。依托博物馆、大遗址等推出“大河之上”“豫州秘宝奇缘”“夜宿博物馆”等沉浸式项目业态。

2024年,河南博物院《玛雅文明展》等“大文创”实现总营收6700万元。

殷墟博物馆推出八大类400款在售产品,开馆首年接待观众约180万人次,文化创意产品年收入约1700万元。

策划推出河南“文明探源·仰韶文化”主题游、早期中国·夏商文明主题游等6条文物主题游径。

赴香港举办“天地之中—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荣获“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出境展)”。持续开展中蒙、中肯联合考古工作,文明交流互鉴不断取得新成就。

责任编辑: 张丛博

热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