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赛区自行车项目圆满收官,青年志愿者交出青春答卷——“团”聚“青”力量 护航十五运会

发布时间:2025-11-10 浏览次数:4


“小海豚”们忙碌的身影无处不在。

晨光破晓,海风轻扬。11月7日—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自行车(公路)赛在珠海鸣枪开赛,骑手们冲出起点,在连接粤港澳的赛道上疾驰,开启全运会历史上崭新的篇章。

速度与激情之外,另一道风景同样动人——一群身着碧青绿服装的赛会志愿者,如跃动的“小海豚”,穿梭在赛场内外,用热情与专业串联起赛事的每一个环节。

这是由共青团珠海市委组织的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珠海赛区赛会志愿者的生动写照。在赛场各处,1543名“小海豚”如同跃动的浪花,汇聚成服务的海洋。从场地引导到物资分发,从竞赛服务到应急支持,他们的身影遍布赛场的各个角落,用微笑与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这场跨越三地的体育盛会注入温暖而持久的青春能量。

精心织网 专业护航

清晨5点,天刚蒙蒙亮,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的志愿者王国琳便已整装待发。作为11月7日首批上岗的自行车(公路)赛会志愿者,她仔细整理着胸前的证件,反复确认着服务流程,准备迎接这一天的挑战。

“您的证件请出示一下,休息区请往这边走。”在赛事入口处,王国琳面带微笑,一边熟练地查验证件,一边为参赛选手提供指引。她那专业的服务和温暖的笑容,成为许多选手对珠海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

这支专业志愿者队伍的背后,是一套科学严密的组织体系在有力支撑。团市委构建的“团市委+领队老师+志愿者骨干”三级管理机制,犹如一张精密的服务网络,将1543名志愿者有序分布在8个项目中,让每位志愿者都能得到及时的指导和支持,确保服务质量始终在线。

根据赛事安排,志愿服务采取分项目、分批次的精准调度模式。在自行车(公路)赛事期间,298名青年志愿者分布在53个岗位上,开展场地指引、证件查验、技术官员服务、媒体服务、车队联络等多样化工作。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和服务标准,保证赛事服务井然有序。

“无论走到哪个区域,都能看到志愿者忙碌的身影。”来自云南队的参赛选手称赞:“他们耐心解答、主动帮助,让人倍感温暖。”

在已完成的赛事中,志愿者们的优异表现有目共睹:在七人制女子足球赛场上,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120名志愿者交出了一份精彩的服务答卷;广播体操项目则见证了中山大学珠海校区80名志愿者的专业服务。随着赛事进程的推进,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的150名志愿者已准备就绪,将服务于竞走比赛;珠海科技学院500名志愿者也整装待发,准备在网球项目中展现“小海豚”的活力。

从清晨到日暮,“小海豚”们忙碌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默默无闻的付出,让每一位赛事的参与者,都感受到了珠海的友善与温暖。

微笑担当 暖心相伴

情侣路上,比赛正酣。在赛场一角,北京理工大学(珠海)的志愿者王佳诺正穿着厚重的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吉祥物服装,与观众热情互动。

虽然汗水早已浸透衣衫,但她依然活力满满。“虽然穿着这套‘装备’很辛苦,”她在休息间隙说道:“但每当透过小小的视窗看到观众开心的笑容,看到小朋友们兴奋地跑来拥抱,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为了完美呈现角色,王佳诺做足了功课——反复研究吉祥物的性格特点,精心设计互动动作,只为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十五运会的欢乐氛围。

走进志愿者之家,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志愿者李开心和她的伙伴们,正在仔细清点物资,确保零食和饮品供应充足。“我们是‘志愿者背后的志愿者’,每天到岗第一件事就是整理物资,保持环境整洁,让这里成为大家温暖的港湾。”李开心笑着说。

这个特别的“家”,见证着志愿者们的付出与收获。李开心动情地描述:“我看到的十五运会,是由无数个‘归来’的瞬间组成的。其他岗位的志愿者们结束工作后,就会回到这里。他们或坐下休息,或补充能量,这个‘家’收纳着大家的疲惫,也见证着大家的坚持。”

今年4月起,团市委系统性推进赛会志愿者培训工作,从政治素养到服务技巧,从应急救护到心理调适,全方位的培训让志愿者们得以快速成长。特别是在残特奥会的专项培训中,“一对一模拟服务”演练让志愿者们精准掌握了助残技能。“这些培训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志愿服务不仅要满怀热情,更要具备专业素养;不仅要提供帮助,更要懂得尊重。”一位参与培训的志愿者深有体会地说。

这些年轻的身影正用行动诠释着真正的服务既要娴熟的技能加持,更离不开一颗懂得体察、乐于共情的心。

同心交融 湾区共进

赛场之下,粤港澳三地“小海豚”的身影鲜活而滚烫。港澳青年志愿者的踊跃参与,让青春的朝气与同心的情谊在赛场内外缓缓流淌,浸润着每一个角落。

“能在家门口参与这样高规格的赛事服务,让我感到无比自豪。”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的澳门籍志愿者梁海琳说。在她看来,志愿服务不仅是工作,更是搭建友谊桥梁的契机。从培训到上岗,她与来自不同地区的志愿者建立了深厚友谊,“这种家人般的温暖,让我对‘粤港澳一家亲’有了更深的理解。”

香港籍志愿者许颖茵在已完成的广播体操项目中表现出色,她的专业服务赢得了各方赞誉。“通过志愿服务,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粤港澳协同发展的意义。”她说,“我希望用自己的服务,展现香港青年的风采,也为促进三地交流贡献一份力量。”

融合的暖流同样在各民族志愿者间涌动。北京理工大学(珠海)的维吾尔族志愿者比力盖亚尔·艾尼瓦尔对此深有感触。“这些天与来自不同民族、不同高校的志愿者一起工作,我深切体会到什么是‘齐心协力’。”在赛事服务中,他主要负责向运动员发放餐包、秩序册、冰块等物资,“需要与其他志愿者密切配合,才能又快又准地满足大家的需求。”

已经参与过多次志愿服务的比力盖亚尔·艾尼瓦尔坦言:“每一次服务都能获得新的成长,这不仅提升了我的沟通能力,更让我体会到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近年来,珠海持续深化珠港澳合作交流,积极搭建三地青年协同服务的平台。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第七届中国国际马戏节等大型赛会、展会中,珠港澳青年志愿者携手合作,以专业服务赢得点赞;通过共同种植“珠港澳青年林”“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青年林”,常态化开展“珠澳一家亲”珠澳青年志愿家庭交流等互访交流活动,三地青年在互动中增进了解、凝聚共识,在持续的交往中深化认同、汇聚合力。

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团市委将以此次全运会志愿服务为契机,持续助推珠港澳协同发展,组织青年志愿者严格按照赛会规范完成各项志愿服务任务,以细致、暖心、专业的志愿服务保障赛事高效有序运行,为体育盛会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珠海特区报)



分享到:

热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