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8日 01时38分
【字体: 大 中 小 】
【 打印本文 】
浏览量: 次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高峰
“国家中药1.1类创新药芩蒿滴鼻液的研发已经完成临床前工作,正在准备申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临床默示许可。”10月22日,在他的办公室见到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顾政一时,他带着既欣慰又有所期待的口吻告诉记者。
即使已经退休7年多了,顾政一还坚持在新药研发一线,带团队、做咨询,为自治区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殚精竭虑。芩蒿滴鼻液正是由他领衔研发的中药1.1类创新药,这种包含一枝蒿、黄芩、甘草等7种药材的新药旨在抗炎、抗过敏中发挥作用,尽快使新药品种向产业转化是他的心愿。
出生在黄浦江畔的顾政一,10岁时跟随支边的父母来到新疆。完成学业后,他先后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和新疆药物研究所工作,伊犁州友谊医院的付尔康、新疆药物研究所的刘庆华老师等影响了他从医生涯,并为他搭建起了医药研究平台,提供了事业发展空间。
维吾尔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经验方具有独特疗效。顾政一中药民族药创新药研发的征程,正是从发掘和发扬经验方开始的。
1990年,顾政一在基层调研时意外发现,当地群众都用石榴皮煎药冲洗治疗脱肛、湿疹、皮癣等疾病。这引起他的注意。回到单位后,他立即查阅维吾尔医药文献进行论证,亲自做实验筛选产品组方、化验化学成分、分析药理作用并优化工艺与质量控制等。6年后,经过临床试验的经典维吾尔药阿娜尔妇洁液问世了。
从此,顾政一在新药研发上一发不可收拾,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作为首席专家主持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等科研项目,研发创制多类中药民族药创新药并实现产业转化。2012年,顾政一因其主持的“抗风湿等5种优势病种特色维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新药研发要达到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标准,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顾政一在担任新疆药物研究所所长时,经常对同事们说一句话:“多少个未知,需要我们去探索;多少个新药,需要我们去发现;为了人类健康,让我们只争朝夕。”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的带领下,新疆药物研究所科研实力得到长足进步,在2017年中国医药创新高峰论坛发布的《2017中国药品研发实力排行榜》上跻身中药研发前四位。
中药民族药发展面临的难点是弄清楚药物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顾政一带领的团队利用新疆特色优势药材资源,累计在自然界中发现200余个化合物,其中9个为全新化合物,先后应用分子生物学等现代药物研发技术和手段,对维吾尔药在药理活性及作用机理方面进行探索性研究。2016年,他主持的“维吾尔药材真伪鉴别及标准化研究”项目再次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7年,他因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做出特殊贡献,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目前,顾政一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排名第一)21项,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产生的经济效益超50亿元。
采访中,顾政一透露,他主持研发的国家新药重大专项“活性四环三萜类成分高效获取关键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这是从维药大戟脂中获取的一个有效组分,将在新药研发中起到先导化合物的重要作用。“中药有效组分是国家目前鼓励支持的中药民族药新药研发方向,我要在这个方向上继续努力。”顾政一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