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策服务> 科技动态> 详情

川剧立法赋新能 传承发展谱新篇——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个聚焦”扎实推动川剧保护传承工作高质量发展

政策来源: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发布时间:2025-09-17

适用地区:四川省

浏览量:13

关键词:

文旅中国 徐豪

2024年9月1日,《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发布施行。《条例》的颁布实施,填补了川剧保护传承领域专项法律空白,为川剧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作为全国首部在文化领域开展的省际实体性协同立法项目,施行一年来,四川省各地各部门(单位)积极推进川剧保护传承发展,在川剧人才培养、艺术创作、展演展示等方面成效凸显,进一步提升了川剧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和美誉度。

聚焦创作生产,院团创演质量、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

坚持内容为王,讲好四川故事,全面展现川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制定出台“舞台艺术重点剧目创作生产论证评估办法”和“艺术赛事管理办法”,加强剧目创作导向、艺术质量论证指导,推选川剧《变脸》相继入选第四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复排提升“十佳案例”。川剧《芙奴传》《梦回东坡》、折子戏《情探》《打饼》、小戏《火塘》相继入选文旅部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优秀剧目展演、全国首届小戏小品展演和中央党校优秀剧目展演。川剧《花自飘零水自流》等6个项目入选2024—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创新建立川剧“百场百戏”展演机制,组织国有、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复排经典川剧折子戏、编排川剧小戏走出剧场、走进街巷,深入景区、场镇、古戏台等场景,把优秀的川剧艺术送达基层群众,惠及观众数十万人次,让川剧艺术好戏连台、遍地开花。发挥省川剧院和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等院团示范引领作用,联合带动内江、德阳、巴中、泸州等地院团创排推出《大千世界》《玉簪记》等优秀剧目,激发基层院团创演新活力。强化资源整合,加强省、市(州)、县(区)统筹联动,持续打造川剧节、川剧汇演、戏剧小品(小戏)比赛、青年川剧演员比赛等节会(赛事)品牌,持续擦亮“芙蓉国粹”“传奇变脸”“花重锦官城”“蜀风雅韵”“天天有演出·周末戏聚”等演艺品牌,全省文艺院团创演质量和服务效能大幅提升。

聚焦传播推广,川剧文化影响力、美誉度进一步扩大

积极开展川剧传播推广、展演展示等活动,广泛宣传、普及、推广川剧艺术。在《条例》颁布施行之际,联合重庆举办第六届川剧节暨第二届川剧汇演,组织27个院团(单位)创排展演33部、42场川剧精品集中演出,采用多维度传播展示,推出《中国有川剧》系列微纪录片、微短视频、“2024川剧抖起来”等新媒体推广活动,线上线下超3000万人次观演,反响热烈。四川省青年川剧演员比赛、戏剧小品(小戏)比赛、首届中小学生戏曲传承展演、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展示展演等活动相继举办。今年8月,第三届川剧汇演在成都启幕,15部大幕戏、13部折子戏在各地集中展演,陆续开展文旅宣推、省外巡演、新媒体传播等系列活动,将首次举办川剧汇演精品剧目北京展演周,通过“艺术展演+文化体验”等方式让川剧之韵、巴蜀之美在首都绽放。省、市川剧艺术机构联合从业人员设立微博专号,开展抖音、小红书直播和短视频制作,全面展示剧目排演和演员练功、化妆等过程视频,从网络流量引导为剧场留量,吸引众多青年粉丝“驻足”关注。省川剧院圆满完成川剧《梦回东坡》为期两个月8省9市15场巡演活动,推动四川本土创排川剧剧目首次赴疆演出。变脸街舞《古蜀天边行》打破川剧与受众审美壁垒,在央视和微媒体平台火爆出圈,特邀参加成都世运会开幕式、体操比赛颁奖典礼、霹雳舞决赛等国际赛事展演活动,获大量网友关注点赞,川剧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聚焦创新发展,“川剧+”新业态新场景进一步拓展

积极落实《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关于“推动川剧与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等法定要求,大力发展“川剧+演艺”“川剧+科技”等新业态新场景。创新推出“跟着川剧游四川”推广活动,推动川剧艺术与四川文旅资源深度联动,通过《跟着川剧游四川:解锁10大戏精地标》互动H5,把10大川剧文化场景与当地景点、博物馆、城市文化地标有机串联。省川剧院打造文旅融合品牌项目——《芙蓉国粹——变脸秀》,开展“天天有戏”驻场演出,2024年以来,合计演出1300余场,50余万观众观看,大幅提升了院团品牌效应。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打造《川剧秀---传奇变脸》标杆产品,2024年恢复演出后,在节假日及旅游旺季高频上演271场,覆盖观众超10.6万人次,成为向游客展示川剧魅力的重要窗口。省川剧院、成都市川剧研究院联合社区开展川剧街区特色提升,“周末戏聚”“悦来茶园”传承经典折子戏成为“戏窝子”和热门打卡点,场场爆满、座无虚席,院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大幅提升。自贡、泸州等地依托川剧演艺和展示场所,形成初具规模的川剧特色体验馆,研发的川剧变脸娃娃、川剧人物造型手办等文创产品受到广大观众和游客喜爱。创新推出数字产品《川剧脸谱·百戏千面》,在鲸探平台对外发售,上线仅16分钟,8000份藏品便销售一空,推动川剧文化产业逐步适应互联网消费新趋势。加强川剧艺术资料数字化利用,建成四川艺术(川剧)文献数字服务平台,常态化推动古籍文献活化利用工作,推动川剧与科技融合发展,为川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重要平台。

聚焦队伍建设,川剧人才培育体系进一步优化

坚持以剧育人、以演育人,打造川剧人才培养高地。强化名家英才引领带动作用,实施“名师高徒”青年演员成长计划,加强优秀青年川剧演员挖掘培养,遴选推荐优秀学员,与名家名师组成“一对一师徒对子”。通过“师带徒”名家传戏、青年人才扶持、编剧评论培训班等方式,形成人才“传帮带”良性互动,架构了“院校‘培’—大师‘带’—院团‘练’—舞台‘演’—名家‘推’”的全流程川剧人才贯通培养体系。依托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省川剧院、省艺术创作促进中心(四川省艺术基金中心)、省艺术研究院等创演、孵化、研究平台,推动四川艺术职业学院自2025年起开展“5+3”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在高职单招中增加川剧专业技艺测试,打通川剧人才学历贯通制教育,为川剧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制度保障。今年5月,全国首个戏曲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戏曲表演(川剧、4年制)”正式落户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开启川剧高层次人才培养新里程。当前,川剧“中专+大专+本科”多层次学历教育体系已全面建成。青年创演人才持续迸发活力,雷云、薛川等省、市院团青年演员担纲大戏,曾浩月、潘乃奇等青年编剧,武远远、张莹等青年导演,杨星、杨璐函等青年指挥新作不断,一年来,全省先后有100余人次川剧人才入选国家级文艺展演、获国家级项目扶持,川剧名角新秀、名编名导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彰显。

关联文章 >>

关闭本页

项目日历

已入库项目
8856

政策订阅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关系的政策

政策匹配

104家企业
成功匹配政策

政策解读

深入分析解读政策
7739

每日一听

每日推送10分钟政策音频

  • 主办单位:潍坊软件园     
  • 地址:潍坊市健康东街10179号潍坊软件园A座     联系平台:0536-8786729 政策咨询:0536-8681880

潍坊科技超市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