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建业:聚焦工业稳增长 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

发布时间:2025-08-04 浏览次数:6

福建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先行地,是全国经济大省。今年上半年,福建工业向“新”而动、逐“智”前行,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定力。

近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间隙,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建业分享了福建上半年工业经济的发展成效和亮点举措,畅谈下半年工作思路。

陈建业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今年以来,福建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持续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陈建业说:“上半年,福建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呈现运行稳、支撑实、质量高、效益优的良好态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居全国第6位;工业投资增长16.3%,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3.7%;顺利实现‘双过半’。”

工业经济的持续增长是市场优势、创新动能、政策赋能相互叠加的结果。今年上半年,福建将工业稳增长作为重要任务,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群水平,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不断改善项目质效、优化对企服务,塑强工业经济“主引擎”优势。陈建业从六个方面介绍了上半年福建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亮点举措:

一是全力以赴稳增长。福建把工业稳增长作为重要任务,聚焦常态化、体系化、科学化、精准化,健全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机制。抓好政策落实,出台一季度工业稳增长、供需对接等政策措施。加快资金兑现,把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由切块下达调整为据实结算,紧抓新增长点项目和“小升规”工作。积极应对美加征关税影响,牵头成立对美工作专班,组织小分队赴对美出口重点地市开展调研帮扶。着力拓市场促对接,升级省工业企业供需对接平台功能,建立“线上撮合、线下对接”机制,有效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信息互通、供需匹配。目前平台入驻企业3.3万家,发布产品超2万项;今年以来举办对接活动80场,对接金额超260亿元。

二是创新发展增动能。福建把构建具有福建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重要着力点,省领导牵头9个产业专班,坚持“一业一策”推进产业创新发展。出台中试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强化产业中试创新服务能力,征集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领域企业技术需求270多项,推动部属高校等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培育壮大战新产业,组织实施2025年工业战新重点项目256项、总投资2737亿元。省里将人工智能作为今年工作重点,省领导每两周召开专题会,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制定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发布人工智能应用场景116个,征集制造、教育、医疗等行业垂直模型算法近200个。巩固提升“电动福建”优势,指导制定“光储充检”一体化充电设施地方标准,国内首艘海上大型新能源纯电动游船首航,全省已落地示范项目10型95艘。

三是深耕载体聚链群。福建把提升产业链群水平作为重要支撑,持续开展县域重点产业链工作,一体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产业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等重点工作。聚焦“四链”融合,开展对接活动超百场,1.4万家企业参与,对接项目400多个,配合省直部门、金融机构制定金融专项方案和产业链特聘专家团,推动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赋能县域产业发展。推进新一轮园区标准化建设,63个省级园区产业类载体今年新开工建设面积超720万平方米、建成面积超530万平方米,投用率达90%。推动宁德动力电池和泉州现代体育产品等2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

四是聚焦重点促转型。福建把“智改数转”作为主攻方向,以“扩点—串线—增面”为推进路径,加强对“想转未转”企业的跟踪服务,加快推动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印发《贯彻落实〈福建省加快推进数字化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行动方案》,从9个方面推动数字化赋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全方位发展,全省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企业占比超七成。漳州入选第三批国家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累计入选城市总数和争取资金总量均居全国前列,带动2800家企业成片转型。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出台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若干措施,持续开展节能改造和设备更新。编制《低零碳工厂创建及评估导则》,在全省6个园区开展低零碳创建评估工作。

五是提速增效抓项目。福建把项目招引对接作为重点任务,持续落实“全系统、全覆盖、全过程”抓项目工作机制,省市县联动抓招商、引龙头、补链条。强化民企产业对接,全省新对接民企产业项目1131项,计划总投资2048亿元。加力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把技术改造作为推动产业转型的重要抓手,扩大技改融资贴息规模、降低门槛、“免申即享”,技改融资专项从200亿元扩大至460亿元,受益企业830家,撬动社会资本投资3198亿元,降低技改融资成本平均40%以上;滚动实施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942项,项目总投资4568亿元。

六是优化服务提质效。福建把服务企业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保障,创新建立服务企业“四通四到”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开展“456”挂钩联系企业工作,擦亮“政企直通车”品牌,今年以来平台受理诉求1386件,办结率近100%,企业解决问题、获取政策渠道更加畅通、便捷。构建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打造省、市、县三级全覆盖“直通车”,实现“一个账号、一网通办”。出台基金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提高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奖励标准,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01家,省专精特新专项贷款规模扩大至200亿元。

加快融合创新发展,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

谈及下一步工作计划,陈建业介绍:“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做好下半年工业经济工作意义重大。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精神,聚焦工业稳增长,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持续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努力为全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他从七个方面介绍了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

一是全力抓好工业增长。强化工业运行调度,跟踪应对美加征关税影响,支持纺织鞋服、家具制造等我省传统出口型企业转内销,助力企业稳岗稳产。务实开展各类供需对接、展销展览活动,办好2025金砖论坛,帮助企业拓展新兴市场。加快政策资金兑现,推动更多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持续巩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二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针对我省传统产业占比高的特点,积极谋划为传统产业找出路,推动传统产业扩绿增效,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加快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出台新一轮人工智能产业扶持政策,拓展应用场景,推进20个左右重点行业垂直模型建设。接续制定电动福建政策,促进电动船舶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推进内河航运电动化。做好“十五五”新型工业化规划编制,争取更多福建元素、重点项目纳入国家规划。

三是推动创新融合发展。出台中试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积极培育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推进产业创新平台建设,鼓励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实体化运作,推动建设绿色智能船舶制造业创新中心、生物医药省级创新实验室。结合我省重点产业攻关需求,组织省内龙头企业,积极对接部里牵头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推动更多成果落地福建。

四是加大工业有效投资。办好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储能大会和民企产业项目对接会,推进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重点项目在闽落地。加强一线协调服务,推动项目尽快形成投资增量;加力推进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持续扩大技改融资专项规模。做好项目储备,争取获得更多国家专项再贷款、超长期国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支持。

五是加速推进数实融合。在纺织、冶金、卫浴、新能源等领域培育一批示范作用强、可复制易推广的数字化标杆企业或案例,带动中小企业规模化、普惠式转型。强化绩效目标管理,推进5个试点城市2800多家企业整体转型。建立服务商资源池,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和黑白名单制度,引导头部服务商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

六是深化重点产业链群建设。积极对接国家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推动出台增量政策。聚焦县域重点产业链,打造更多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深化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围绕亩均效益等开展评价,推动园区数字化、绿色化发展,争创国家级低碳零碳工业园区。加快先进制造业集群梯度培育,争取动力电池、现代体育产品集群列入首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

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健全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选种、育苗、培优”培育体系,建立“小巨人”后备企业库。推进中小企业“一张网”建设,把省工业企业供需对接平台、“政企直通车”平台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窗口和落实“四通四到”机制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水平。

热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