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精神卫生中心专家走进开原高中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25-11-10 浏览次数:3

省精神卫生中心专家走进开原高中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来源: 辽宁省卫生健康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5-11-10

11月6日,省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精神心理专家孙颖应邀主讲《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科学教养》专题讲座,为在校教师及数百名学生家长呈现了一场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心理健康知识盛宴。

此次讲座,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心理发育特点、常见心理问题以及科学应对策略四大维度,重点拆解高中阶段四大高频心理困扰,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机制。例如:学习压力问题源于学业竞争、过高期望与自我苛求,易引发注意力不集中、厌学、逃学等表现,严重时可发展为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人际交往困惑包括同学矛盾、社交敏感、孤独感等,部分学生因过度担忧被负面评价而回避社交,其本质是缺乏稳定的自我认同与成熟的社交适应能力;情绪与行为障碍中焦虑、抑郁最为常见,抑郁青少年常伴随焦虑症状,部分学生还会出现非性自伤等情绪宣泄行为,需警惕“无声的呼救”;网络成瘾问题多由现实压力转移、情感支持缺失导致,短视频的即时满足感易让青少年陷入虚拟世界,加剧现实社交能力退化与社会功能受损。

孙颖指出:“青少年的许多问题行为,其实是内心需求未被满足,寻求外界帮助的信号。”她结合临床典型案例,从家庭、学校、个体三方溯源,让教师、家长直观厘清问题产生的根源,强调心理问题“早期识别、早期干预”的重要意义。

在科学应对策略方面,孙颖提出“三维支持体系”。家庭层面:家长需调整教养模式,做到“降期望、多倾听、少评判”,通过正向肯定与合理赞美构建孩子的自我价值感,避免过度控制或放任。当孩子倾诉负面情绪时,应优先给予情感共情,“我理解你的痛苦,愿意陪你一起面对”比“别想太多、这点事不算什么”更能传递支持力量;学校层面:教师需关注学生行为异常信号,如情绪突变、成绩大幅下滑、社交孤立等,构建包容、支持的班级环境。发现问题后及时链接学校心理教师或专业机构资源;专业层面:当学生通过自我调节、家校干预后,心理困扰仍未缓解,或出现严重情绪、行为异常时,应尽早寻求精神卫生机构的专业帮助。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心理治疗手段,或必要的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附件下载】

热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