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招远,阴雨连绵。连续降雨导致部分村机耕路不同程度出现毁坏和泥沙淤积,农民陷入农机进山困难、苹果转运不畅的困境。
近期,为及时应对农时困境,夏甸镇启动“秋收道路攻坚”活动——通过修缮223条机耕路,为68个行政村畅通秋收“绿色通道”,用实实在在举措解决农民燃眉之急。
道路抢修 畅通秋收动脉
夏甸镇地处丘陵地带,耕地分散在山间,连日阴雨导致机耕路路面坑洼、泥泞不堪。“今年秋季雨多,机械进不了地,玉米只能靠人背肩扛,一天下来累得直不起腰,还耽误收成。”西河南村村民刘友花道出了周边村民的共同困扰。面对这一秋收难题,夏甸镇应声而动,迅速动员村党支部将机耕路修缮工作纳入近期村级工作头等大事,经过实地勘察,制定“一村一策”修缮方案。夏甸镇西河南村党支部书记任志强介绍:“入秋后,我们对山上的两条4600多米的机耕路进行了二次修复,沿线受益的土地达到1200多亩。”
攻坚行动 坚持高效管用
夏甸镇启动的“秋收道路攻坚”活动,始于9月中下旬的连绵汛期。“我们不仅要让路‘通’,更要让路‘耐用’,既要解当下秋收的急,也要为明年春耕和下一步产业发展打基础。”据该镇分管负责人介绍,此次修缮的机耕路覆盖农业种植面积超9.3万亩,直接惠及农户1.5万户。施工过程中,镇政府动员引导村党支部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原则,科学规划道路修缮方案,确保高效管用、不误农时,对机耕路分类进行拓宽、平整与硬化处理,第一时间满足群众农事需要。
效率提升 农民笑逐颜开
在青龙夼村的苹果园里,林祥亭正指挥车辆将刚采摘的苹果转运下山。“以前这条路窄,只能用小推车运,一天最多运500斤,现在卡车能直接开到地头,一天就能运3000斤,还减少了苹果磕碰损耗。”看着满载的货车,他的脸上满是笑容。据统计,道路修缮后,夏甸镇秋收效率平均提升40%,农机作业成本降低25%,有效避免了因运输不畅导致的粮食、果品损耗。
未雨绸缪 备战秋种生产
在保障秋收的同时,夏甸镇已提前做好秋种准备。镇村两级多频次、全覆盖向农民下发科学秋种指南,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田间课堂,结合农事进度开展管理技术示范指导,全镇500多台拖拉机、播种机和整地机械全部完成检修,种子、化肥、农药储备充足。“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天气转好我们就把麦子种下去,把‘三秋’生产抢回来。”望着刚刚露出的云层,种粮大户王希涛信心满满。
道路通,秋收顺。在夏甸镇的青山绿水间,一条条平整的机耕路如同血脉,连接着农田与家园,承载着丰收与希望。这场与雨争时的秋收保卫战,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在夏甸大地上写下生动的注脚。(记者 董梓晴 通讯员 许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