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李宗盛、周华健、刀郎、王源等相继来我市举办演唱会——宜昌演出经济何以“曲终人不散”?

发布时间:2025-11-10 浏览次数:6

今年以来,李宗盛、周华健、刀郎、王源等相继来我市举办演唱会——宜昌演出经济何以“曲终人不散”?

日期:2025-11-10 07:47 来源:三峡日报 责任编辑:吴月 打印

11月8日晚,王源“2025宇宙超级无敌大狂欢”巡回演唱会-宜昌站在宜昌奥体中心燃情上演!数万歌迷从全国各地来到宜昌,宜昌东站工作人员感慨道:“春运提前到来。”

一场演唱会,“激活”一座城。去年以来,“跟着演出去旅行”掀起了文旅消费热潮,以“演出+旅游”的文旅消费新模式为各地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可以看到,诸多城市纷纷“卷”入演出经济这一新赛道,不少地方通过一系列举措迅速让城市火爆“出圈”,实现了地方经济增长与城市声量提升。

今年以来,从李宗盛到周华健、从刀郎到王源,宜昌的演出市场同样火爆,演唱会一场接一场,大型歌舞演出《三峡千古情》更是连续多日一天连演8场,场场爆满。

各地都在搭乘演出经济风口,宜昌如何持续打好演出经济牌?如何实现“曲终人不散”?

优服务,提升台下功夫

为做好演出周边服务,宜昌从细微处着手,拿出满满诚意呵护游客真情。

火车站等热门地带,宜昌专设游客服务点。结合城市宣传口号“宜昌,一座来电的城市”打造专属来电驿站,在演唱会期间为歌迷提供拍照打卡、应援周边、旅游线路推介、K歌游戏等多种服务。刀郎演唱会期间,宜昌相关部门专门在演唱会外围场馆周围设置刀迷专“嗨”区,引得刀迷纷纷点赞。

此外,演唱会场馆附近还设置有志愿者服务站、纳凉休憩区、大件行李免费寄存处,为游客提供更多便利。提供游客专供福利包,制定“心动宜昌宠粉计划”,游客可凭演出门票在宜昌享受“吃、住、行、购、游”等多重折扣福利,提供更佳的个性化体验。

为应对景区、演唱会场馆附近停车位不足等问题,宜都在三峡千古情景区附近建设有7个停车场,可为游客提供3000余个停车位;宜昌公安交警充分吸收前期演唱会的经验教训,积极联合多部门在奥体中心附近新建多个停车场,为游客提供8000多个免费停车位。

为了“宠粉”,每次演唱会期间,宜昌还安排近百辆公交车,观众可凭演唱会门票免费乘坐专线车。市、区相关保障单位全程驻点值守,为歌迷提供安全、舒适的观演环境。

拼创意,演绎人文故事

10月30日,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闭幕式&2024-2025年度中国电影大数据暨电影频道M榜荣誉之夜在宜昌圆满落幕,张艺谋、冯小刚、梁家辉、叶童等120组电影人来到宜昌共襄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荣光,众多明星到来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宜昌一下成为全国焦点。

活动过程中,宜昌将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与旅游演艺相结合,打造了一场展现中国电影风采与长江文化魅力的视听盛宴,以“一出好戏”实现“连台好戏”,通过“全城一座电影院”,打卡M榜同款电影主题,为演出经济“加戏”。

为了让历史文化“活”起来,相关文化创意公司利用科技手段打造场景,讲述宜昌的历史故事,精心创排历史话剧《屈原》、三峡主题全景式沉浸穿越剧《三峡盛典》、大型歌舞《三峡千古情》、实景马术表演《赵子龙传奇》等,让来宜游客通过演出了解宜昌历史文化,感受宜昌地域文化的魅力。

另一方面,各大景区也推陈出新,采用全景“行进式”观演模式,创新打造大型行进式山水夜游演艺秀《梦回车溪》、大型实景歌舞《龙溪情》、旅游实景剧《峡江号子声》等,让游客在移动中观赏表演,沉浸式感受宜昌文化与风土人情,让民俗文化“动”起来。

通过各类本土文化创新,宜昌将演出流量导入城市文化场景,成功激活演出后半场消费链条。各类演出结束后,宜昌各大夜市灯火通明。

出政策,促进演出发展

利好政策的出台,能够进一步延伸演唱会的“长尾效应”。

去年9月,宜昌市人民政府出台《宜昌市促进演出市场繁荣发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了大型营业性演出的奖励规模及奖励标准,提出要优化演出审批流程,相关部门要做好演出活动的公益性社会宣传、加强价格监管及执法、加大“演艺+商业”配套力度并引导开展“宠粉”促销活动。《办法》的出台为持续促进宜昌演出市场繁荣发展,推动宜昌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仅2024年,宜昌市就拨付超百万元资金,对北京风尚盛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苏州嘉纳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武汉华耀广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4家在吸引优质演出项目落地、推动演出市场蓬勃发展方面成效显著的演出经营单位予以补助。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演唱会门票消费对当地消费拉动比达1∶4.8,即门票花费1元,带动周边消费4.8元。美团旅行报告也揭示,3小时演出能撬动72小时消费,城区大部分酒店都实现了演唱会期间酒店三天满房。

“刀郎演唱会期间,我接待的30多位来自云贵川地区游客,在宜昌玩了整整一周。”大巴车司机吕俊介绍。

或坐动车来一场“特种兵”观演,或“打飞的”赴一场演唱会之约,跨城观演已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潮流生活方式。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相关数据显示,18-34岁的年轻群体是演出市场的消费主力,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跟着演唱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持续发展演出经济,短期靠宣传与政策,长期靠文化与品牌。

近年来,宜昌一方面将优质资源“引进来”,通过不同类型的高质量演出让广大游客来宜昌、体验宜昌文化;另一方面,还因地制宜,打造宜昌本土演出品牌,例如“江豚音乐节”“橙子音乐节”,使品牌IP和城市形象相得益彰。但是,要实现“曲终人不散”,还需通过一系列文化文旅赛事活动,借船出海,推动宜昌本土团队、特色演绎作品走出去,更好地宣传宜昌地域文化、树立宜昌品牌,将各地游客“迎进来”。(三峡日报记者 皮亚捷 通讯员 向杨周)

热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