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光谷实验室的半导体研发到黄陂工厂的智能乐器出口,从烽火技服落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通信工程到佰钧成遍布全球的软件开发业务,武汉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正在加速释放。
7月23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服博会”)将在汉启幕,这是服博会连续第三年在武汉举办。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负责人表示,“服务外包产业是人才智力密集型现代服务业,武汉作为科教重镇,可以为服务外包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教人才资源支撑。”
第十二届服博会上,武汉依迅北斗展示的高精度GNSS一体化基准站系统。
当下,数字化转型成为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方向,武汉制造业基础好、产业门类全,为服务外包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丰富的应用领域和应用场景。
据了解,本届服博会以“数智赋能,开创未来”为主题,紧密围绕国家关于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服务贸易、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等最新战略部署,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同期举办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展览展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展示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成就,汇聚各方智慧资源,助力产业深化合作交流。
创新驱动
服务外包产业升级的“武汉路径”
自2009年获批成为全国首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以来,武汉坚持把发展服务外包作为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抓手,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质升级取得显著成效。一组数据勾勒出武汉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轨迹:“十四五”以来,全市服务外包执行额年均增长22%。其中,离岸、在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分别年均增长15.9%、25.4%。2024年业务额同比增长47%,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呈现量质齐升良好态势。
2024年全市服务外包执行额首次突破500亿元。从产业结构看,高附加值领域增长迅猛,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分别增长20.3%、60%,地理遥感、知识产权、工业设计等细分领域增速均超50%。从国别市场看,布局更趋多元平衡,离岸业务覆盖82个国家和地区。从市场主体看,活跃外包企业近1500家。执行额超亿美元企业达19家,离岸超5000万美元企业达9家,龙头带动效应增强。
2025年6月,湖北迈睿达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睿达”)传来好消息。企业打造的“迈睿达制造供应链管理平台”被评为湖北省“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该平台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可以帮助制造类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以及产品质量的精准控制,有效降低企业成本。目前平台用户覆盖了全国20多个省市、9个行业上下游的1190余家企业,上云的设备和车辆达9000多台。
“13年前,我们在车谷成立时,周边还是一片荒地。”迈睿达相关负责人感慨,“如今,车谷越来越热闹,我们也在不断成长,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了20家分公司,在海外多个国家也设立了子公司。”
东风岚图汽车的高端新能源车生产线。
武汉佰钧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佰钧成”)也是其中之一。阿里、腾讯、小米等知名企业“网红”应用的背后,都有佰钧成技术团队提供服务的身影。发展至今,这个从华中科技大学校园走出的企业已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上万名员工,业务范围覆盖欧美、亚洲等国家和地区。
此外,软通动力、中软国际、博彦科技等领军企业深耕武汉,持续拓展业务布局,推动区域产业生态持续完善,带动一批专业服务供应商在汉发展壮大。
企业发展离不开全面精准的政策支撑。“十四五”以来,武汉市出台推动全市服务外包加快转型升级实施意见、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加强对园区建设、企业培育、品牌建设、模式创新、开拓市场等方面支持,推动服务外包企业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同时,武汉市着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高地,实施“数化武汉”行动,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应用,积极培育众包、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服务外包新模式新业态,服务外包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相互促进,不仅加速了制造业向高端化和智能化升级,同时也为服务外包产业开拓了更广阔的应用领域。2024年,光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等领域服务收入占比突破25%;烽火技服等企业获评全国首批两业融合发展重点企业。
服务外包产业在高效助推经济发展的同时,以特有的灵活性与创新性,为促进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领域。截至2024年底,我市服务外包业累计吸纳从业人员38.3万人,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32.8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85.8%。
开放引领
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武汉探索”
2016年以来,武汉紧抓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机遇,培育“一示范、两试点、多基地、多平台”服务贸易促进体系,聚焦文化贸易、服务外包、数字服务等特色领域,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服务贸易发展规模位居中部首位。
第十三届服博会上,来自海外的企业代表参会。
今年6月,商务部发布2025至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武汉哈乐沃德、武汉叁一互娱、武汉九龙云天、武汉多比特、武汉气吞云梦、武汉微派网络等一批武汉企业入选,涵盖动漫游戏、文化装备制造、语音语言服务等领域。
位于黄陂临空产业园的一诺云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也是此次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之一,这家企业产品覆盖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销售占比超过90%。“我们的产品现在在欧洲多国也出了名,质量能和意大利、德国的品牌正面拼一拼。”企业国际销售团队成员亚历克斯自豪地说。去年,企业生产的新品“普拉米”折叠智能钢琴仅重5.5公斤,还可模拟36种乐器音色,一上市就收到了波兰、意大利的大量订单。
不久前,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火遍全球,登顶中国电影票房总榜。在关山大道光谷创意产业基地,两点十分动漫也参与了这部动画电影的制作。该企业负责人说:“我们深度参与影片中海底龙族、海妖铁链、天兵天将等大场景的视效制作,承担了超100个镜头的动态效果,以及50多个角色的建模、绑定和渲染。”此外,两点十分也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联合制作方之一。
两点十分与湖北省博物馆共同打造的国内首个电影级数字文物VR《穿越青铜纪》体验现场。
以两点十分为代表,在武汉光谷创意产业基地,走出了超200家动漫游戏、创意设计企业,占全省比重约七成,是全省首家国家级动漫游戏产业孵化器。
文化“出海”迈向了百花齐放的多元时代。武汉领格卓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领格”)在为全球10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海外青少年儿童提供中文等线上课程时,也将中华文明的种子撒向海外。
除了传统节日的科普,领格还让更多孩子了解中国的模样。“我们开发了一款‘云旅游’游戏,设计了武汉等10个城市的旅游场景,让孩子们拿着‘预算’自己设计行程游玩。既锻炼了他们的理财意识,又让他们练习了中文,更以沉浸式的方式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了不同城市的美景与美食。”领格集团首席执行官姚辉说,这款小游戏在学生中非常受欢迎,他们计划再加入新城市场景,让更多孩子了解并爱上中国。
今年8月,领格还将在武汉举办“领格杯·全球中文教师大赛”线下决赛,邀请来自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中文老师来武汉游玩。
制度创新
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武汉实践”
产业转型离不开制度创新的深层探索。2022年12月,武汉入选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成为中部地区唯一获批开展试点建设的城市,开启服务业制度型开放新篇章。经过两年多的先行先试,武汉第一批90项试点任务已全部开展实施,并形成了武汉生物样本库、知音号等10项全国最佳实践案例和9项可复制推广经验。
2024年,武汉服务业增加值达14015亿元,增速达6.1%,居副省级城市之首,服务业利用外资占全市引进外资总额的72%,服务业开放能级不断提升。亮眼数据背后,是一系列创新制度的有力支撑。
在外籍人才服务领域,武汉创新建立“五窗合一”工作机制,打通东湖高新区等三大国家级开发区直荐通道,为百余名外籍高层次人才开辟永久居留“快车道”。
在金融服务方面,武汉构建了“保险+科技+政府”三方协同机制,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面专业的保险服务。同时,设立“碳金融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和“驻碳金融聚集示范园区巡回审判法庭”,吸引260余家涉碳服务企业、机构落户。
物流体系创新更显战略眼光。武汉探索长江流域内河集装箱航线联盟模式,整合港口资源,年运输能力突破50万标箱。同时打造全国首个网状驳运型航空前置货站,为企业提供“厂门到舱门”全链条物流解决方案。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走在全国前列。武汉搭建“汉数通”数据流通交易平台,积极推进数据资产入表,已有7家在汉企业完成数据资产“入表+融资”试点,授信融资额1.32亿元。
此次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的举办,既全面展示了武汉服务外包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也是助力产业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有力契机。
“本次展会我们将带来一款精致小巧的AI多功能翻译机。”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传神语联”)副总裁石鑫介绍,“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对语言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这款翻译机融合中国东方文化元素,兼具科技质感与艺术美感,支持多种语言与中文、英文的即时互译,具备离线翻译、拍照翻译等功能,能让大家随时与外国人流畅沟通。操作也很简单,只需按一下翻译机设备上的小按钮,不到一秒就能完成翻译。”
第十三届服博会上,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示的多语种智能AI助手。
传神语联还带来了面向多种应用场景的语言服务产品。其中,企业语言解决方案,可提供笔译、口译、本地化服务及软硬件翻译系统定制开发等一站式服务;语联网平台,可通过AI重构翻译流程,实现稿件自动分析、术语自动提取等全流程AI化……传神语联全技术栈自研的“根原创”任度大模型让企业不断开拓更多元化的智能应用新场景。
面向“十五五”时期,武汉将进一步发挥人才资源、产业基础、市场辐射等方面优势,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全面深化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全力创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全力推动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