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培育特色林下经济产业——坚持链式发展 探索融合路径

发布时间:2025-07-22 浏览次数:6

近年来,玉溪市以链式思维为牵引,培育特色林下经济产业,打造专精特新林下经济企业,探索林下产业融合路径,促进林下经济高质高效发展,发挥林下经济联农带农优势,进一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炎炎夏日,在澄江市龙街街道养白牛社区的“森林抚仙湖”低质低效林改造项目西梅种植基地,山坡上一棵棵西梅苗茁壮生长,树下种的贝贝瓜已经开始收获。项目负责人杨辉介绍,这些西梅树苗从新疆引进,3年后开始挂果,5年后进入盛果期。

“通过复合经营和长短结合的模式,可以让企业持续取得收益,为项目注入发展动力。”澄江市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澄江市通过盘活约2234.85亩低质低效林发展优质西梅种植,建设以西梅种植为核心的生态产业集群,形成复合产业经营模式。目前已栽种西梅16.5万株,面积达1882.5亩,带动周边500多居民就业,人均年增收3万元。

澄江市针对“森林抚仙湖”项目区盘活可利用林地资源,明确各区块林地发展模式和可发展产业,引进社会资本,推动澄江林草产业绿色转型升级。记者在龙街街道广龙社区的林木和小浆果复合经营模式(试点)项目看到,一棵棵蓝莓树苗整齐摆放在树林间。澄江市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建设坚持生态优先,与营造林措施紧密结合,林木管护贯穿复合经营全过程,不会导致森林生态功能降低。

松露保育促繁和林下羊肚菌种植基地位于梁王山深处,澄江市依托云南省野生菌保护发展协会科学技术资源,支持企业利用林下空地在此建成松露保育促繁、林下羊肚菌种植基地1500亩。基地负责人赵丽粉介绍,2024年,该基地种植林下羊肚菌50亩,总产值达300万元,实现订单式生产;黑松露保育促繁800亩,松乳菇保育促繁200亩,总产值为240万元。基地还带动周边群众就业3000余人次,增收33万元。

为了实现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澄江市通过白蚁鸡枞保育促繁项目积极探索“兴绿”路径。2024年,该项目租用花山梁子集体林地约600亩,实施白蚁鸡枞保育促繁项目,布下白蚁苗种约2000窝,目前已初见成效。2025年,澄江市继续租用抚仙湖国有林场林地3858亩,开展白蚁鸡枞菌保育促繁和5869亩干巴菌保育促繁。

“与传统的林下种植管护不同,林下鸡枞菌只需极少的精力和少量水资源就能实现大面积管护增收,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还能叠加婚飞白蚁的药用价值和野生菌采摘的旅游研学价值。”项目负责人孙皓介绍,其团队已在秧田冲建立了白蚁鸡枞菌种培育基地,作为林下野生菌保育促繁的技术推广、样品展示、科普宣教及科研培训基地。

“从全省范围来看,玉溪市的林地资源没有数量优势。我们就在‘高质高效’上下功夫。”玉溪市森林和草原局副局长李盛林介绍,玉溪市按照“一县一业”“一业一链”“一链一品”“一品一库”的模式,大力推动林下经济发展。2024年,玉溪市有林下经济利用林地387.86万亩,林下经济总产值达68.78亿元,并且发展出了多样化的林下种植模式和养殖模式,林下采集加工模式优势凸显,形成了以哀牢山、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的森林旅游休闲体系。

近年来,玉溪市林业和草原局厘清发展空间、统计方式、发展项目、发展规划,让林下经济发展有了准确可靠的依据。玉溪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院长杜剑波介绍,玉溪市正在探索更深层次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坚持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更好地发挥林地经济效益。

热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