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企合作发展水产养殖
村民在企业搭建的大棚里务工
村企共建农家书屋
沙峁镇石角塔村龙华生态农业基地(资料照片)
尔林兔镇人居环境新貌
金秋时节,神木大地秋意渐浓,乡村田野间却涌动着蓬勃生机。走进神木市各村镇,村企结对共建的场景随处可见:连片的高标准农田与现代化智能温室大棚相映成趣,设施完善的养老服务中心、托育中心遍布村落,村民在秋收的忙碌中收获了丰收的果实,也见证着村容村貌的蝶变与村集体经济的腾飞。
这一幅幅生动的乡村振兴图景,正是神木市持续推进村企结对、工农融合结出的丰硕成果。
近年来,神木市创新探索“企业自愿参与、村企协商共谋、优势资源互补”合作模式,引导工业资本反哺农业,推动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已有88家企业与90个行政村开展结对共建,成功走出一条“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荒地焕新颜—— 村企合作搭台子 产业融合挑“担子”
日前,走进沙峁镇石角塔村龙华生态农业基地,现代化大棚整齐排列,棚内作物长势喜人。孙家岔龙华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文伟穿梭其间,一边检查作物生长情况,一边向村民传授种植技巧。“过去这片地都是撂荒的,现在能有这样的景象,全靠村企结对的好政策。”王文伟说。
2021年,孙家岔龙华矿业有限公司与石角塔村结成对子,整合租赁石角塔村1000亩撂荒土地,约定每年向村集体支付50万元,收益期长达20年,累计为村集体带来1000万元收入。该公司还引入现代化农业技术与先进种植理念,让闲置荒地变为“希望田野”,既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又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此外,该公司专门外聘农业专家,从播种到收获全程开展技术培训,帮助村民掌握可持续发展技能,真正实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石角塔村的实践,是神木市推动工农产业融合的缩影。近年来,该市以延伸产业链为核心,着力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鼓励各企业通过“帮扶、改造、修缮”等方式,挖掘村庄特色资源,明确各村核心产业方向;引导村庄盘活闲置资源,在完善村庄规划建设的同时,实现“废物利用”与资源高效配置。同时,鼓励各村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倡村集体为企业提供土地和劳动力,企业发展产业让村集体经济实现持续增长,实现村镇“搭台”、企业“唱戏”。
为让村企合作释放“1+1>2”的效应,神木市通过政策引导与制度创新,推动结对工作向“长效化、高质化”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企业向村民传授先进种植技术与生产管理经验,村集体则整合人力、物力资源投入企业生产,形成“企业带技术、村庄供资源”的互补格局,为工农融合发展筑牢根基。
集体增活力—— 创新开拓新路子 村民致富有“法子”
“以前盼着能吃饱饭,现在不仅吃得好,而且住得舒服、出门方便,日子越过越有盼头!”说起如今的生活,尔林兔镇贾家梁村村民刘万明难掩喜悦。这个如今村容整洁、集体经济兴旺的村子,曾是当地出了名的人居环境“脏乱差”,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
贾家梁村的转变,源于一场创新的村企合作。该村依托现有鱼塘与鱼产品加工厂,以土地、场地入股,与陕西泰昌能源集团共建智慧鱼池产业孵化项目。合作中,企业以资金、技术入股并负责项目运营管理,村集体与村民通过资源入股参与收益分红,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这一模式不仅让闲置资源“活”了起来,更让村集体经济实现从弱到强的跨越。
贾家梁村的实践,是神木市村企结对帮扶、壮大集体经济的生动案例。
帮扶要治标,更要治本。在村企结对工作中,该市通过出台村企结对帮扶优惠政策,推动乡村产业向深度和广度延伸,确保产业发展做实、做稳、做强;创新推出“飞地经济”模式,整合分散土地、人才资源,实现各村抱团发展;鼓励村集体以土地、人才等要素入股企业,实现“自家事,自家干”,不断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为农业产业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为保障合作的长效性,神木市成立由市级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村级参与、农民收益”长效机制,着力推动村企关系由“单向帮扶”向“双向合作”深化,引导合作双方聚焦产业培育,建立产权清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稳固联结关系,不断为村企结对工作开拓创新思路。
融合聚合力—— 政策措施兜底子 工农融合有“面子”
工农融合的深度推进,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撑。近年来,神木市立足本地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通过推动帮扶转向合作、短期帮扶转向长期共赢、基础设施建设转向产业培育、尽力而为转向全力以赴“四个转变”,为工农融合定方向、明路径。
同时,该市聚焦“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系统推进党建联建、产业共兴、产销对接、人才共育、原料基地共建、电商平台共享等10余项重点工作,让工农融合的覆盖面更广、实效性更强。
在具体实践中,神木市统筹企业、村庄、乡镇、市级四方力量协同发力。截至目前,结对企业累计投入资金达6亿元,其中投资规模3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5家,100万元以上的企业35家,为工农融合提供了坚实资金保障。此外,该市积极策划了一批可争取上级资金扶持的产业项目,并制定出台配套地方扶持政策,整合农林水牧等相关项目资金,有效缓解企业投入压力,让政策红利真正惠及合作双方。
为确保工作落地见效,神木市建立科学的推进与考核机制:同步开展对乡镇、结对项目的综合评价,实施“红黄绿”牌督办制度,强化过程管控与时效管理;每年对结对成效突出的企业、村庄进行表彰,推广优秀案例与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立足长远,推动形成供需匹配、产销协同的长期合作机制,不断增强各方参与主体的凝聚力,让工农融合既有产业发展、村民增收的“里子”,又有村容改善、生态优美的“面子”。
从千亩荒地的重生,到村集体经济的崛起,再到工农力量的凝聚,神木市以村企结对为抓手,走出了一条工农互促、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下一步,神木市将继续深化村企合作内涵,拓展多元合作模式,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
(照片除资料照片外均为王重阳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