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绘就民生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10-09 浏览次数:4

全媒体记者秦卫飞 通讯员谭启明 王茉

金秋时节,利川市南坪乡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群山之间,金黄的稻浪随风翻滚,田间地头机声轰鸣,农家院落里,新收的谷粒散发清香。这祥和景象的背后,是南坪乡推行“群众首问,干部首责”工作机制带来的变化。

从“踢皮球”到“主动揽责”,从“单打独斗”到“部门联动”,从“接单办理”到“上门解难”,南坪乡干部用行动诠释“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服务就在身边”的温暖。

从“踢皮球”到“接烫手山芋” ——服务更主动

“现在用水再也不用担心水压不稳,洗衣机也能正常运转了。”日前,南坪乡大河村十组村民打开水龙头,看着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淌,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而就在不久前,这个高山村落还被“用水难”困扰。

“水流细如线”“洗衣机转不动”“做饭得提前储水”……面对村民的诉苦,大河村干部立即成立专项工作组,联合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逐户走访勘查,很快找出症结:管道老化、管径小、坡度不合理。

随后,村干部主动对接水务部门重新铺设供水线路,仅用15天时间就解决了38户村民的用水难题。

“原以为要‘跑断腿’才能解决,没想到干部‘一条龙’服务到位。”村民的感慨,正是南坪乡推行“群众首问,干部首责”工作机制的生动写照。

过去,“这事不归我管”“找别人问问”成为群众办事的“拦路虎”。为根治这一顽疾,南坪乡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创新提出“四有四必”原则(有问必受、有受必处、有处必回、有回必评),通过“首问登记—限时办结—回访评价”闭环管理,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如今,干部不再避责,而是主动揽责,群众办事从“跑断腿”变成“省心省力”。

从“单打独斗”到“部门联动” ——服务更全面

“带90岁的母亲在此避暑一月,真正体会到了‘宜居’二字的含义。”8月22日,游客李立焰在“诗画南坪”微信公众号发表了一篇旅居日记,引发不少网友共鸣。这份赞美,既是对南坪山水风光的认可,更是对当地旅游服务的肯定。

作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南坪乡每年夏季吸引20万避暑游客。今年,为提升游客体验,该乡开通“旅游投诉直通车”,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收集游客意见46条,并组织市场监管、公安、综合执法等部门成立联合检查组,对200余家民宿、餐饮店开展排查,整改隐患26处,化解纠纷10起。价格透明了,服务更好了,游客的满意度转化为商户的“真金白银”。

过去,旅游乱象让南坪形象受损。如今,依托“九长联动、五查促安”机制(警长、林长、河长等九类负责人协同巡查,结合日常检查、重点排查、随机抽查、违法查处、强化督查),南坪乡实现了“小事不过夜,大事不出乡”。干部不再“各扫门前雪”,而是跨前一步联动协作,让游客的“糟心事”变成“暖心事”。

从“接单办理”到“上门解难” ——服务更贴心

“家人们,这是我们村的黄金梨,香甜多汁,错过得再等一年。”在抖音直播间,“驻村哥”郑永俊热情推介营上村的梨子。短短一周,这个账号涨粉2万,帮助村民卖出滞销梨1000多公斤。

营上村是南坪乡“梨+”产业核心区,2200亩梨园往年不愁销路,今年却因市场波动遭遇滞销。州委统战部驻村工作队队员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行动,化身带货主播,利用新媒体拓宽销路。村民杨云康捧着手机,看着订单不断涌入,激动地说:“没想到干部不光教我们种梨,还帮我们卖梨。”

过去,一些干部以“非职责范围”为由对群众困难视而不见。如今,“群众首问,干部首责”工作机制要求干部主动“补位”,构建“探查—受理—承办—反馈—回访”闭环链条。从坐等群众上门到主动入户解难,干群关系在一次次贴心服务中愈发紧密。

从“群众追着干部跑”到“干部围着群众转”,南坪乡的蜕变证明:作风转变一小步,民生改善一大步。干部从“指路人”变为“同行人”,以“宁肯上前一步形成交叉,绝不后退半步留下空档”的担当,让“有困难找首问干部”成为群众共识。

热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