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全市新增技能人才4.7万人,技能人才总量达102万人……
11月7日,沈阳市“打造一流产业工人队伍三年行动”2025年三季度工作推进会议召开,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汇聚全市产改力量。主会场设在市总工会机关一楼礼堂,各区县(市)总工会设分会场,约500名相关单位负责人、企业代表参会。会议全面总结前三季度工作成效,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对年底前重点任务进行再聚焦、再部署,全力推动三年行动年度各项任务圆满收官。
多点突破显成效 产改成果获全国肯定
前三季度,沈阳产改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显著。全国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2025年第二次会议暨企业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现场会在沈阳举办,沈阳的工作成效得到充分肯定。
在政策支撑与企业参与方面,市工作专班办公室统筹推进产业工人友好型企业培育,市总工会配套印发《关于助推产业工人友好型企业培育工作的若干措施》,吸引1032家企业积极参与,有效激活企业主体作用,其中铁西区、沈北新区、大东区培育力度大、宣传指导覆盖面广,形成良好示范效应。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全市新增技能人才4.7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7万人,技能人才总量达102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提升至31.4%,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工匠培育与精神传承多点开花。市人大常委会设立“沈阳工匠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认定“沈阳工匠”50人、“沈阳青年工匠”100人,项钧清等5人入选2025年大国工匠人才。各级工会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工匠主题月”主体活动15项、联动活动32项,市委宣传部组织广泛宣传,实现工匠精神“破圈”传播,营造出“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浓厚氛围。
市国防及中省直企业工会主席徐冬青表示,按照产改工作部署要求,市国防及中省直企业工会以培育“专、精、特、新”高技能产业工人为核心目标,举办两期“劳模工匠TRIZ(萃智)创新方法培训班”,116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参训,“揭榜挂帅助企行”活动破解44个攻关课题,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两个沈阳工匠学院实训基地挂牌启用,为高技能人才成长搭建优质平台。
实训平台建设取得关键进展。市总工会全力推进辽宁工匠学院(沈阳工匠学院)建设,成功争取省总工会补助资金5000万元及中央预算内投资3000万元;市发展改革委同步推动储备市级公共实训基地项目5个,总投资达2.1亿元,为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
靶向发力抓落实 全力冲刺年度目标任务
针对下一步工作,会议明确从五大方面精准发力,确保年度任务落地见效。在思想政治引领上,将开展“四中全会精神进车间”等宣讲活动,推动全会精神直达一线产业工人;同时深化国有企业“铸魂工程”,推进非公企业“红色育苗”“红色英才”工程,加强班组党建,加大产业工人中党员发展力度。
技能提升与竞赛激励持续加码。会议部署深入推进沈阳市第四届“舒心传技”职业技能大赛、“工匠杯”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优化培训、竞赛、激励、评价一体化机制;扩大班组建设和班组长培训覆盖面,办好企业班组长大赛,推动产改在一线落地生根。
职业发展通道进一步畅通。聚焦产业工人学历升级、技能晋级需求,加大继续教育支持力度,试点市级产业工人学历提升补助项目;推广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试点经验,全面落实“新八级工”制度,鼓励企业申报自主评价资质,拓宽技能人才职业上升空间。
待遇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将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探索按工种、岗位、技能等级发布工资价位,引导企业合理确定产业工人工资水平;严格贯彻《关于落实劳动模范和工匠待遇的意见》,强化荣誉激励导向,提升产业工人获得感。
为确保工作质效,年底前将组织业务骨干开展实地评估,严格执行评估标准,以精准督导推动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为沈阳打造一流产业工人队伍、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筑牢人才根基。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