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区羊产业 “十四五” 答卷亮眼 ——全链条发展激活富民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10-24 浏览次数:3

深秋渐浓,寒冬渐近,正是羊肉肥美的时节。横山区是“陕北白绒山羊”新品种诞生地,羊产业是全区的首位富民产业,也是群众致富增收的主要来源。“十四五”以来,横山区委、区政府立足区情实际,出台《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积极推进羊产业全链条建设工作,助力羊业高质量发展。

“种源筑基 + 智慧赋能”,筑牢产业核心竞争力——

产业兴旺,种源为要。在横山区羊产业大数据中心,屏幕上实时呈现着养殖、防疫、加工、流通等多维度数据,通过全产业链数据互联互通,为产业发展提供精准智慧化管理服务。其中,羊子 “溯源管理” 堪称亮点:每只白绒山羊都拥有含品系、年龄、防疫等信息的唯一 ID 电子身份证,依托防疫耳标和溯源标签,实现从养殖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

为强化种源优势,横山区通过优选基因、建立系谱档案、种群鉴定等举措,扩大优秀个体覆盖率,建成370 户联合育种户,形成超细超长绒型、体大快长型、高繁殖率型三大核心育种群。

如今,全区每年培育优质种公羊 2 万多只,每只溢价超 3000 元,“户户要育种、人人会育种” 的氛围日益浓厚,奠定了“陕西绒山羊看横山” 的种业发展新格局。

“标准养殖 + 生态循环”,激活农户致富动能——

为加快推进绒山羊养殖步入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快车道”,横山区委、区政府严格落实“封山禁牧、舍饲养羊”政策,以农户自筹为主、政府奖补为辅,配套解决草棚、圈舍、加工机具等,覆盖养殖户,应用全链条。

经过多年探索,该区创新总结出 “15211” 特色养殖模式——每户建设 1 个标准化养殖场,饲养 50 只繁殖母羊,配套 2 名劳动力、种植 20 亩优质牧草,即可实现年出栏白绒山羊 100 只以上、年收入 10 万元以上。通过科学化养殖,既提升饲草利用率、缓解草畜矛盾、降低养殖成本,更构建起 “秸秆喂羊、肥粪还田” 的小型生态循环体系。

截至 2024 年底,全区羊子饲养量达 295.2 万只,全产业链产值 46.98 亿元,培育出 5 个 20 万只以上养殖镇(办)、675 家 500 只以上家庭农牧场,走出一条 “一羊三卖” 高产出、“种养循环” 低成本的富民新路。

从 “活羊出栏” 到 “多元产品”,横山区不断延伸羊产业链条,目前已布局 4 个屠宰厂、9 个羊肉加工厂、4 个羊绒毛制衣厂以及1个有机肥厂、1个羊脂皂加工厂,每年订单羊子超 50 万只,解决养殖户销路后顾之忧。

在横山区香草羊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车间,标准化生产线高效运转,生羊肉经均分、真空塑封后被发往各地。“2022年,我们公司的标准化生产线建成后,年屠宰量达6000多吨,日产量约4吨。”该公司董事长白成爱向记者介绍。


除基础加工外,该公司更研发多款罐装、碗装、自热等熟羊肉制品,既丰富产品矩阵、满足多元消费需求,更提升产品附加值,为羊产业拓宽盈利空间。

同样,在横山区城关街道办马家梁村的横山陕北白绒山羊全产业链综合示范园,标准化屠宰场项目正加速推进:主体工程完工,屠宰设备安装调试进入收尾阶段。项目预计11月中旬完成调试,12月中旬实现试运营。

据悉,该项目投产后,年屠宰能力可达生猪 17 万头、羊子36 万只、肉牛 2.2 万头,既能全面保障全区群众用肉需求,更能储备充足、富余产能,为后续熟食加工、冷链运输提供坚实支撑,为横山羊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筑牢核心 “支点”。

下一步,横山区将按照稳量、延链、提质、增效的发展总思路,以羊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通过优化产业布局、依靠科技创新、强化产品研发等途径,延深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十四五末,我们力争实现羊产业全产业链产值60亿元,5年内突破100亿元。”横山区羊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王瑞环信心满满地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热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