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重庆市加力推动工业技术改造2025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7-15 浏览次数:5

渝经信 投资 〔 202 5 〕 7 号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 印发 《 重庆市 加力推动工业 技术改造

2025 年 行动方案 》的 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两江新区、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有关单位 :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 《 重庆市加力推动工业技术改造 2025 年行动方案 》 印发给你们 , 请遵照执行 。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5年7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 加力推动工业 技术改造 2025 年 行动方案

为进一步发挥技术改造对扩大有效投资、增加先进产能、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等方面的综合效应,按照全市深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和全市园区开发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暨技改工作推进会议部署, 特 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标

2025 年,新实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 1500 个以上、带动更新设备 1.5 万台(套)以上,全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 11% 以上,支撑工业投资增长 10% 以上。

二、 实施重点

(一) 推动 增产扩能型改造。 抓牢 “ 两新 ” 政 策机遇, 聚焦 “ 33618 ” 现代制造业集群重点行业,推动电脑、手机、家电、高端摩托车、智联电动车、工业母机、工业机器人等整机、整装企业开展增产扩能,推动 智能网联新能源 汽车企业加快新品投放,推动钢铁、有色、建材、化工企业开展主要生产装置 “上大压小”与产品牌号优化,不断提升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年力争新实施增产扩能型技术改造项目 500 个以上。 〔 责任单位: 市经济信息委 、市发展改革委等 按职责分工负责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两江新区、万盛经开区管委会具体落实,以下各项任务均需各区县具体落实,不再重复列出 〕

(二) 推动提质增效型改造。 推动企业结合自身实际选取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装备开展主要设备装置升级、关键工序填平补齐等技术改造,以较少投入快速实现生产条件改善。专项推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行业技术改造,聚焦直接接触工序规模化推动自动化装备普及应用,实现降本增效协同食品安全水平提升。全年力争实施 “短平快”技术改造项目 1000 个以上。 ( 责任单位: 市经济信息委 、市农业农村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

(三) 推动 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深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天工焕新”行动计划, 分行业编制数字化转型场景方案图谱 ,推动企业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和软件更新替代 ,持续打造 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领航级 智能工厂。 推进 “ AI+ 制 造 ” , 深化工业大模型创新应用。加快细分行业产业大脑建设,实现产业链生产柔性调度、资源动态调配及行业知识共享,支持 “ 入脑 ” 企业建设 未来工厂 。全年力争新建工业大模型 5 个、细分行业产业大脑 10 个、未来工厂 10 个。 (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

(四) 推动绿色安全改造 。 专项推动水泥、合成氨 等 23 个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开展制造业绿色生产水平升级提质行动,完成 110 家重点行业企业清洁化生产水平评估,形成 300 项绿色技术改造方案清单。接续推动 化工行业 加快老旧 反应器(釜)、精馏塔、机泵、换热器、储罐等装置 更新, 加快民爆行业生产线技术升级改造。 鼓励制造业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支持粉尘涉爆和铝加工(深井铸造)制造业企业建设应用安全生产监测预警系统,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全年力争新建绿色工厂 50 个以上,改造老旧化工、民爆生产装置 1000 台(套)以上。 ( 责任单位: 市经济信息委 、 市发展改革委 、 市应急管理局 等 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 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改造。 围绕离散型制造领域,支持整车、整机、整装企业围绕新品开发组织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改造。聚焦流程型制造领域,推动企业围绕现有产品通过技术改造 “吃干榨尽”中间环节、促进产业循环链接。全年力争实施产业链协同改造示范项目 5 个 。( 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 )

(六) 推动园区开发区和产业集群整体改造。 发挥园区开发区靠近企业优势,遴选试点园区开发区聚焦主导产业集群、应用金融政策工具组织园区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制造业企业开展规模化技术改造,提升园区开发区制造业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 ( 责任单位: 市经济信息委 、 市委金融办、 市财政局 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

三、建强支撑体系

(七) 强化 技术装备 供给。 修订 印发 重庆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目录( 2025 年版),组织开展市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加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购首用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工业软件、仪器仪表等技术改造关键设备研发应用,全年力争新认定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40 款以上,带动装备产品市场销售超过 2 亿元。 ( 责任单位: 市经济信息委)

(八) 强化标准应用。 指导企业应用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绿色制造等国家标准,对标行业标杆企业提升标准应用水平。推广《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加强设备更新标准指引。力争累计推动 2000 家企业开展贯标提升。( 责任单位: 市经济信息委、 市应急管理局、 市市场监管局 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

(九) 强化 服务支撑。 建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实现技术改造政策精准推送。 分行业 引育 一批既熟悉市场又懂制造工艺、既了解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方案设 计商、装备成套商、系统集成商,推动各园区开发区 遴选培育技术改造服务商, 提升技术改造方案供给能力。 全年新建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载体 1 家,系统集成服务商累计达到 200 家以上。( 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 )

四、 加强要素保障

(十) 改革审批制度。 深化园区开发区优化环评分类管理改革试点,取消试点园区内满足要求的 5 大行业中的 10 大类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全面推进区域评估制度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告知承诺制度,保障技 术 改 造 项目快速上马。 (责任单位: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经济信息委等 按职责分工负责 )

(十一) 加强财政 支持。 加强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国家支持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争取力度,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支持大盘。高质量推动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统筹用好市级各有关财政专项资金,加力扩围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 责任单位: 市经济信息委、 市发展改革委、 市财政局 、人行重庆市分行 等 按职责分工负责 )

(十二) 加强 金融协同。 优化迭代 “ 技改专项贷 ” 政策,全面落实贷款贴息、融资租赁贴息、担保费奖补和保费补贴等政策,对进入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清单的项目,支持叠加享受 “技改专项贷”政策支持。探索创设“园区技改担”金融政策工具,健全“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统筹运用风险补偿、贷款贴息、担保费补贴等政策,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融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募集长期限、低成本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和改造。 ( 责任单位: 市经济信息委、 市委金融办、 市财政局 、 人行重庆市分行 等 按职责分工负责 )

五、完善工作机制

(十三) 完善重大技 术 改 造 项目推进机制。 制定年度市级重点技改项目计划,依托 “技改 e 点通”应用开展监测服务,对未按期开工项目实行预警督促。加力调度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项目,加快推动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 (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 完善技 术 改 造 项目常态化对接策划机制。 指导督促各区县、各园区开发区 常态化开展技 改 “ 扫街 ” 摸排,持续完善 技术改造项目库。 开展智能制造诊断评估、清洁生产评估等服务活动,逐企 “ 送政策 ”“ 送方案 ” ,努力解决企业 “ 不愿改、不敢改、不会改 ” 难题 。 (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

(十五) 完善新开工技 术 改 造 项目月度推进机制。 按月制定新开工技 术 改 造 项目推进清单并打表推进。按月对各区县工业技术改造投资情况、项目开工情况等进行通报。适时对区县工业技术改造工作突出问题开展督促指导。 (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

(十六) 完善国资国企示范带动机制。 推动市、区两级重点国有工业企业制定集团级、企业级技术改造三年计划并加速实施 。 建立 “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产品绿色采购渠道,带头提供应用场景、试用环境。 优化国有企业技 术 改 造 实施考核机制,提升国有企业技术改造积极性,推动 市属国有 工业 企业 实现技术改造全 覆盖 。 (责任单位:市国资委、市经济信息委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 完善贷款需求直达共享机制。 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贷款需求及时向人行重庆市分行和各商业银行推送。 组织开展 “政银企”交流对接活动,全力帮助企业协调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定期开展 市内各商业银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及技术改造中长期贷款发放情况晾晒。 (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委金融办、人行重庆市分行 等 按职责分工负责 )

热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