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市场监管局、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市场监管局,各市民营经济局,有关认证机构: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国家认监委《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方案》《质量认证服务强企强链强县行动方案(2024-2026年)》,省市场监管局、省民营经济发展局联合制定了《山西省推进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和质量认证服务强企强链强县行动协同开展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山西省民营经济发展局
2025年8月28日
山西省推进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提升行动和质量认证
服务强企强链强县行动 协同开展实施方案
小微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稳定扩大就业、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质量认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的基础性制度。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系列部署要求,全面增强质量认证服务企业、产业和区域发展的效能,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聚焦全省企业、产业、县域高质量发展需求,以“百策千企万人”计划为牵引,不断完善“政府激励引导、机构主动作为、企业积极参与、各方协同推进”的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工作格局,更好发挥质量认证在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建圈强链、区域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为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奋力谱写三晋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质量认证支撑。到2026年底,全省形成100个以上质量认证优秀典型案例和实施指南,精准帮扶小微企业1000家以上,免费培训企业质量管理人员不少于10000人。
二、重点任务
(一)质量认证服务强企
1.建立小微企业提升培育库。围绕对本地经济发展具有支撑引领作用的重点和特色产业,广泛开展小微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状况调查,充分听取企业的诉求和意见,筛选“提升意愿强烈、提升潜力较大”的小微企业建立质量认证提升培育库,并进行动态更新。
2.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培训。省市场监管局、省民营经济局分别在官网开设“小微企业质量认证”专题栏目,面向中小微企业开展系列公益线上培训,普及推广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及相关技术方法。各市、各认证机构要结合实际,积极组织开展本地区线上线下宣传培训活动,动员辖区内企业参加省局组织的系列公益培训,为推动小微企业建立运行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并实施认证提供优质服务。
3.开展分类分级精准帮扶。根据不同产业类型、发展水平的企业需求,制定差异化、个性化帮扶方案,分类开展认证帮扶。引导小微企业在满足质量管理标准通用要求基础上,灵活运用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管理、QC小组等质量管理方法,建立实施符合自身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结合全省民营企业“三进四送”服务活动组织技术专家深入企业现场,会同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开展质量管理问题会诊,帮助企业解决成本控制、技术工艺、产品质量和人才队伍等方面的难题。发挥我省中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和民营企业融资工作组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对信用状况良好、认证状况稳定的小微企业提高授信额度,加强金融服务保障。
4.提炼推广认证长效良策。认证机构要研究制定相关行业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指南,提升认证针对性、有效性,形成相关质量管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和优秀案例。各市局要加强对帮扶成效及经验成果的提炼总结,形成《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企业优良案例》《企业质量管理核心过程实施指南》,并组织开展宣传解读活动,扩大提升行动覆盖面、受益面,不断提高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导入及实施认证的有效性和覆盖面。
(二)质量认证服务强链
5.梳理质量认证堵点问题。围绕我省质量强链重点领域,推动各地开展质量认证提升服务。组织重点产业链基本情况调研,摸清产业链上下游结构、地域分布、企业构成等情况,识别产业技术、质量管理、市场信用、国际贸易等方面的难点痛点堵点,形成质量认证服务产业链问题清单。联合召开“晋企通”民营企业座谈会,定期听取收集企业在质量认证方面的诉求困难,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
6.提供“一链一策”集成服务。按照“一链一策”要求分产业链制定质量认证提升方案,绘制产业链质量认证图谱,形成重点攻关任务清单,确定链长单位、链主企业、链上成员以及认证等技术支撑机构,明确质量认证服务强链的目标、路径、措施和进度安排。
7.助力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推动“链主”企业带头梳理产业链生产经营全过程认证服务需求,指导认证机构同步梳理相应的服务能力并积极创新填补认证服务空白,探索“全链条”认证服务模式。以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产业链能级跃升、专业镇提质升级为目标,组建产业集群质量认证创新平台,打造质量技术和质量管理创新策源地。
(三)质量认证服务强县
8.夯实县域质量基础设施。将开展行动与推进质量强企强链强县、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工作结合,充分发挥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作用,有机融合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要素资源,提供质量基础综合服务,增强区域经济发展韧性。
9.服务县域绿色低碳发展。在忻州市开展法兰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国家级试点,建立碳足迹标准、核算和认证制度,形成效益突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各市局要结合区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积极学习借鉴国家级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和先行省份试点工作经验,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推动区域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10.打造县域区域质量品牌。实施“山西精品”培育工程,扎实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创新公用品牌认证模式,提升“山西精品”公用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品牌发展战略,推动企业产品向价值链高端跃升。将民营科技领军企业、新锐企业和管理标杆民营企业纳入“山西精品”重点培育对象,提升质量标准水平。
三、组织保障
(一)持续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行动区域试点。围绕区域产业优势和企业需求,推动各市争创区域试点,科学编制试点实施方案,协调统筹行业组织、科研院所、认证机构、龙头企业等力量,探索区域产业共性质量问题解决方案,助力区域产业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二)探索争创质量认证服务强企强链强县融合创新试点。根据《国家认监委关于征集质量认证服务强企强链强县融合试点的通知》,引导质量认证政策保障、质量基础设施、产业链基础等较好的县(市、区),有机融合强企强链强县认证共性服务需求,创新建立质量认证服务强企强链强县融合服务模式,实现强企、强链、强县联动提升。
(三)强化试点培育创建。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积极组织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行动、质量认证服务强企强链强县融合创新等国家级和省级试点创建工作,深入发掘具备试点条件区域和企业,组织征集符合试点条件的典型经验和优秀案例,促进广大企业增强质量认证感知度和应用积极性。
(四)统筹推进行动取得实效。要充分认识开展质量认证服务强企强链强县和小微企业质量认证提升行动的重要意义,加强研究部署、部门协作和资源保障,制定完善质量认证激励措施,推进认证结果采信力度,建立健全层层落实、纵向发力的工作体系,形成统筹推进的长效机制。要用好各类信息和宣传载体,全方位立体化宣传质量认证知识和工作成效,不断提高质量认证工作的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